早在9月初,志高就表示,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价值链才是未来的制胜之道。当时,志高董事长李兴浩(微博)表示,志高将进一步强化“一体化产业价值链”,减少与上游供应链、下游经销链之间的资源整合障碍,以对未来可能发生的行业变革做出敏捷反应。
在志高看来,致力打造一体化产业价值链,产供销全线贯通,增强了全产业链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及抗风险能力,此举明显优于以往行业企业仅强调同单方面合作的做法。
高产能周期论
销量增长乏力,甚至下滑时,外界开始担心家电巨大的产能如何才能消化。公开数据显示,至2011冷年结束,空调企业库存量为1080万台,渠道商库存540万台,总合计高达1620万台,是2009年的两倍多,达到近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受各种利好政策的拉动,近几年来,几乎所有的家电企业都在进行产能方面的扩张。韩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2005年以来,家电产能扩张一直在进行
以冰箱为例,今年3月海尔集团宣布,合肥年产300万台节能环保冰箱技改项目建成投产,由此该公司冰箱在中国的产能接近2000万台。
还是在今年3月,海尔再次加码,表示将在沈阳投建年产量200万台的冰箱项目,在佛山投资建设年产量200万台的节能环保冷柜项目。
美的冰箱方面,去年12月,该公司投资4亿元的荆州冰箱基地新建生产线正式投产。美的集团冰箱产能由原来的1200万台上升至1500万台。2015年规划中的冰箱年产量将达2800万台。
这也就是说,仅美的和海尔两家的产能,就达到了中国冰箱内外销量的一半。
即使如此,跟进者依然众多。
美菱融资12亿元,先后建造了节能环保冰箱项目、豪华冰箱生产项目和冷柜扩能项目等,目标是到2013年实现年销售量1000万台。合肥三洋一期150万台冰箱项目年底达产,二期规划到2013年将达到400万~500万台。此外还有康佳、创维(微博)等等,都在冰箱项目上逆势推进。
洪仕斌说,中国家电企业特别不容易,做规模“找死”,不做规模“等死”,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不得不进行规模扩张。
根据洪仕斌的判断,明年家电产能很可能会出现过剩,因为国内外市场环境不好,需求疲弱,这么大的产能难以消化。
不过,韩昱相对乐观,他说,白色家电产品的高产能现象也有其特殊的因素。空调和冰箱等产品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淡季也要备货,容易形成库存;另外,白色家电的核心技术变化不大,生产线淘汰较慢,折旧成本低;再有白色家电的竞争主要依靠规模和渠道,所以看起来产能过剩,不过对家电行业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
2012年将步入寒冬?
从11月份开始,国美(微博)旗下库巴网(微博)已经不再单单出售电器,而是将产品线延伸至家具领域。库巴网CEO王志全告诉记者,今年国内家电产品的销售受到房地产调控的影响太大了。
韩昱预测,明年家电业整体增速或将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空调、冰箱产品增速将由2010年的40%和30%左右滑落至5%上下。特别是明年上半年,企业将比较难过。
韩昱认为,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竞争肯定会加剧,还没有上规模以及市场表现不好的企业,将会被“吃掉”。该人士表示,小企业大概占了行业20%左右的产能,这一部分可能会自己转产,或者被别人并购。
对于明年下半年,韩昱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度过上半年的低潮期后,总体形势可能会回暖。
另外,家电销售遇冷同今年的楼市关系密切。家电产品的需求面还是较大,如果明年楼市出现松动,家电产品的销售有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
此外,韩昱认为,家电下乡政策将终结,政策进入翘尾阶段,消费者或许将在补贴结束前选择购买产品,进而带动市场销售。
更多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农村市场。中怡康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三、四级家电市场的销售额有望接近5400亿元,连续四年市场增长速度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