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将峰谷电价差作为一种收益模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抽水蓄能电站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而在此次出台的电力“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十三五”期间建成1700万千瓦,同时在“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6000万千瓦。
与此同理,对于光伏而言,完全可以参考“抽水蓄能”的商业模式,通过储能、微网等的利用,既可以避免“弃光”等情形的发生,又可以实现单位电价的最大化。
纵观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对于一个市场化的电力市场而言,发达的辅助服务市场将是不可或缺的,而这可能将成为未来的一个创新高地。
对于光伏而言,如何发挥出自身在储能、微网等方面已经具有的一些特性和优势,将决定行业的发展空间和告别“政策市”的速度。从更大的视角来看,随着政策趋向于逐渐“断奶”,光伏企业如何适应电改下的市场竞争,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将是对每个光伏企业的最大考验。
对于那些不能顺应市场和不具有创新能力的光伏企业而言,很可能就像部分地区的农业那样,只能“靠天吃饭”了。
甚至,我们可以因此断言,在当前的电力市场环境下,光伏企业正在进入一个“两极分化”的时代。
(敬请关注微信号:dzbyq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