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熟的自动化方案进行适度的推广复制,从而加强了成本控制,为公司整体毛利率的提升作出了贡献。
“自动化对降低用工风险、提高效率、提升品质都有帮助,也是一个制造企业的核心生产力。”阳光照明总经理官勇表示,对照明企业来说,自动化生产线无论是对于生产者还是使用者,对人才、工艺都有很高的需求,此外,也更需要产品设计定型,技术前瞻性。
上半年,国家工信部公布了“2016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立达信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LED照明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成功入围,成为2016年照明行业唯一入围的企业。
立达信作为一个目前国内LED照明单品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目前LED灯泡的自动化流水线有40条,筒灯的自动化生产线有两条,灯管自动化生产线有两条。
对于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来说,下游需求的变化,既体现在对设备价格的接受度在上升,另一方面则体现在设备企业仍在不断进行技术升级。
中为光电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已研发出两款自动化生产线,一是之前的球泡灯,二是现在的LED直管管(有塑料和玻璃两种材质)。”
目前,国内LED照明产品出口前十企业,如立达信、阳光照明等其中有7家企业正在使用中为光电的LED灯具智能生产线。
对于未来公司是否会增加其他灯具品类的自动化线研发,中为光电透露,“主要看市场反馈(下游照明企业的需求),再布局。”
中小企业该何去何从
毋庸置疑,身处“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产业大背景下,各类灯具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普遍集中于大型规模企业手中,企业间的市场竞争将回归理性,而对于中小规模的企业来说,则将面临成本与需求的双向压力。
对于设备生产商,必须通过提升自身的技术储备,时刻准备好应对市场的千变万化,据业内人士表明,“为了生存,要么拥有雄厚的资本,要么拥有独特的技术,否则会被淘汰。”
“大企业原材料采购量大,会有一定的谈判筹码。小企业没有机会谈,我们说涨多少就涨多少,否则,我们不会再供货。这样一来,下游的小企业成本将会提高,肯定难以生存,会加速并购,整合,洗牌。”一位LED原材料厂商负责人表示。
事实上,涨价会造成新一轮洗牌,没有品牌优势,没有购买力的中小规模企业很难生存。
LED行业虽然还是有好的发展机会,但企业自身的转型也必须加快,否则会面对很多困难重重。“没有规模优势的企业,价格也没有优势,订单自然会骤降,因为涨价并不会让市场需求增多。”相关人士提到。
竞争到最后,LED通用照明市场一定会形成寡头格局,就是几家大企业玩。那么,中小企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晶科电子总裁肖国伟博士表示:“将来的LED照明市场,重点是在于更好的发挥LED照明中本身具有的优势和特长。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在规模品牌企业集中精力抢占替换市场份额时,中小企业需要利用这个窗口期,尽快调整产品和市场定位策略,找准自己的细分市场。
(敬请关注微信号:dzbyq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