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手机触屏交互之后,自然语音将成为物联网应用场景下最主流的交互方式,是人工智能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基于物联大数据的用户画像和一系列神经网络算法,以自然语音交互为突破口,长虹公司日前发布全球首款人工智能电视,一举解决当前智能电视体验差、内容搜索不精准、响应不及时等用户“痛点”,将家电行业智能转型带进人工智能时代,并为电视成为未来智慧家庭、智慧社区的控制中心、交互中心和娱乐中心带来了更多想像空间。

智能化遇阻 语音交互成突破口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入家电行业的冲击,近年来,传统家电企业集体步入互联网转型阶段,家电网络化、智能化成为行业创新的重点。根据奥维云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电视智能化普及率已达到90%,是所有家电产品中互联网化水平最高的品类。
据了解,长虹CHiQ系列电视销量占比30%左右,销售额占比已达40%,成为长虹产品结构优化、品牌年轻化的旗舰产品。长虹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695.33%,实现7.65亿元的净利润,与长虹智能战略持续变现密不可分。
然而,互联网化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的智能电视,并没有带给用户颠覆性的操控体验。奥维云网发布的4月份中国OTT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智能电视4月份的日均开机率为56%,APP活跃用户比例为79%。对于一些老人和小孩来说,智能电视带来了更加繁琐的操控;而用户要获取自己喜欢的内容资源,往往需要用遥控器或APP客户端翻阅多级页面。
“我们一直致力于让电视带给用户更快捷、更人性化、更舒适的体验,让电视更好玩、更有趣。”据长虹CHiQ电视产品经理陈科宇介绍,CHiQ一代电视实现“带走看、随时看、分类看、多屏看”,解决了用户“电视到底可以怎么看”的痛点;CHiQ二代电视实现“直播定制玩、移动同步玩、大屏极速玩”,解决了用户“电视能不能比手机更好玩”的痛点。而新一代长虹人工智能电视,将让电视“会思考”、更懂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而其突破点便是自然语音交互。
扔掉遥控器,用户在家庭的任意一个角落,都可以用语音实现对电视的交互。而与传统的语音操控电视不同,基于长虹自主研发的Ciri+语音平台,长虹人工智能电视实现以人为中心的高效语音交互协同及语义识别与理解。人工智能电视还会随着用户使用时间的增长,自动记忆、分析和推荐“主人”的喜爱,更懂用户的个性需求,即便用户只是下达相对“模糊”的语音指令,也能为用户推荐其需要的内容和服务。
语音是人类社会中最常见、最自然的交互方式,在物联网应用和人工智能科技的探索中,在互联网汽车、智能家居、智慧家庭、智慧社区等新业务的拓展中,语音都将成为最主流的交互方式,这在业界已形成共识。
在行业观察家看来,智能手机的触屏交互方式,最初模仿的便是人对自然物体的触摸,模仿人的触摸便是一种非常自然的交互方式,手机的形态、能力基本上决定了这一点。而长虹人工智能电视“能听会讲懂思考”的特殊能力,使自然语音交互成为未来电视最佳的交互方式。可以想象的是,以人工智能电视和更多人工智能家电为“入口”,语音还将成为智慧家庭、智慧社区下的主要交互方式,加之人面识别和各类感知技术,可使人们真正步入人工智能生活时代。
智能战略布局 抢占人工智能风口
如今,人工智能成为时下热议的词汇,人工智能概念正在一大波袭来。科技巨匠Facebook、谷歌、IBM、微软无一不将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并且在该领域动作频频,仅谷歌就先后收购了8个机器人公司和1个机器学习公司,IBM更是斥资10亿美元成立了囊括语音、语言理解、图像识别等内容的Watson项目。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四部门联合印发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
统计显示,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为75亿美元,中国市场约为12亿元。有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190亿元人民币。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互联网发展的新风口,进入越早、技术和产品积累越多,越有可能分享到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产业机会。
而伴随着长虹人工智能电视的发布,长虹鲜为人知的人工智能战略亦浮出水面。据悉,早在2012年,长虹便开始进军人工智能领域,先后在传感器模组开发应用、语音识别芯片开发应用、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及应用、机器视觉(人脸识别)技术研发应用、工业机器人及工厂自动化技术研发及应用、家庭服务机器人技术研发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有较多的成果转化和商业运用。
与此同时,长虹UP物联运营支撑平台、智能研发平台、智能制造平台、智能交易平台等,也为长虹全面进军人工智能领域打下了坚实基础。认知、决策、反馈是实现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以人工智能电视为例,Ciri+语音平台使电视具备了“认知”功能,但要让电视第一时间提供用户想要的内容,进行精准决策和快速反馈,便要以大数据为支撑,对用户进行全景画像,再基于一系列神经网络算法,构建流程可视化、结果可追溯的个性化推荐平台,通过持续的推荐效果反馈、模型优化和产品迭代,真正实现人工智能电视的自我学习和可成长。
据悉,2013年长虹和IBM成立大中华区首个大数据竞争力分析中心,并成立行业首个大数据公司。目前,长虹已拥有100多名高级大数据研发工程师,是家电行业内唯一一家拥有用户行为分析,大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庞大服务器资源的公司。在长虹全球首个开放的物联运营支撑平台中,已联接和协同长虹各类智能产品近5000万台,其中黑电3000万,白电980万,其他智能设备1000万,由此产生的设备数据100PB;拥有5000万用户,用户行为数据超过80PB,用户标签15782个,活跃用户超过1200万。
值得一提的是,长虹物联运营支撑平台已具备用户中心、设备中心、支付中心等21个能力中心及能力开放平台,可提升全产业链条能力的产品化和服务化,实现基于场景的用户运营、数据运营,快速支撑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生活等领域孵化的物联网创新应用,形成以用户为中心的、跨垂直业务线的物联网生态体系。
显然,作为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实施企业,长虹已经完成了从智能制造到大数据等一系列面向物联网应用的系统产业布局,使长虹具有了从传统智能转型向人工智能转型的核心基础能力。可以预见的是,以长虹为代表,中国企业今后以人工智能为名的各类产品必将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