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电动汽车发展的重要保障,前者的发展速度影响着后者的推广进程。而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正面临着“车多桩少”的状况。截止到今年6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过17万辆,并实现1倍以上的同比增幅,但随着新能源车产销量的增长,充电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影响了用户的充电需求,从而制约着电动汽车的推广。以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1这一标准来看,当下充电桩数量严重不足,存在着巨大的增量空间。由此可以预见的是,充电桩行业将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助推下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并蕴含着千亿的市场空间。
谁是电动汽车充电“难”的罪魁祸首?
据了解,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8.1万个,较2015年底增长了65%;随车建成私人充电桩超过2.5万个,较2015年底增长约12%。该数据很是“壮观”,但经调查发现,各省市的充电桩闲置率也很高,许多“桩”前的停车位基本被燃油车“霸占”。
一边是一直被诟病的充电设施少,另一边是充电桩多却闲置没有充分利用,以及更多的现实问题。那么,到底为何会发生这种矛盾呢?
“难”先源于“内”因
1、动力电池及充电等关键技术差异大
目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及充电等关键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同技术方案对应的充电需求存在较大差异。认识上的不统一增加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难度,并加大投资运营风险,从而影响了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
2、地域分散范围广
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用户市场遍布一线至三四线城市,分布区域比较广泛。以壹壹租车为例,2016年将会在北京铺设300个租赁站,提供1000辆电动汽车,同时扩展到桐乡、乌镇、佛山、深圳与太原的出行网络。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建设速度飞快,但是依然无法满足急剧增加的电动汽车车辆需求。
3、服务标准不统一
由于运营商不同,有的充电桩需要用电卡,有的则是微信支付,有的是人工服务,但它们之间又不能通用。对车主而言,如果只有一张充电卡,就意味着只能在一个运营商的公共充电站来充电,要实现“走到哪儿充到哪儿”的话,至少要有多张充电卡和满手机屏幕的运营商APP;并且不同运营商的收费标准也不同,这对用户的使用造成影响。
“外”因是“难”的关键
1、充电桩选址不理想
为了让更多人能使用,很多充电桩可能建在较偏远但宽的地方,可是很多消费者或许根本不知道,或是懒得去充。如果是插电式混动车型,可能依旧直接用燃油来支撑动力。
2、物业不欢迎“家门口”安不上桩
虽然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不遗余力,但车主一碰到物业,什么优惠政策都用不了。据了解,目前仍有很多小区无法顺利安装充电桩,原因是空间限制、小区不便管理、自有电力不足、车位紧张等,导致充电桩进小区“难又难”。
3、人员配置决定售后服务的质量
很多公共充电桩建在酒店、公司的停车位上,基本上不对外服务。另外,充电桩并不容易找,找到之后是否有故障、是否有汽油车停在充电车位上、停车费多少等都是用户需要考虑的问题。
4、充电桩安装费用不便宜
目前安装一个充电桩的费用大概需要1万元以上,即使车主可以自己安装一个充电桩方便使用,但为了节省成本大多数还是会选择公共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