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产业深度调整之后,中国光伏产业又迎来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欧美等地区的“双反”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的压力一直存在,光伏产业仍面临技术制约、体系不成熟等痛点。光伏竞赛将是一场“马拉松”,要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必须在企业战略、技术创新上有更大突破。
抢装潮后的中国光伏 政策襁褓急需转成优质供给
随着“630”的结束,2016年上半年的抢装潮终于告一段落。据相关部门初步统计,2016年上半年新增并网光伏容量约为22.5GW,其中仅6月份就新增了约11.3GW。需要强调的是,一方面,最终的准确新增并网装机量将以国家能源局的公布信息为准;另一方面由于光伏装机归口单位较多,不同的信息来源所统计出来的数据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不会太大。
从另一个角度看,2016年1—6月,仅国家电网经营范围内的新增光伏并网量就达到20.7GW左右。如果考虑到南方电网以及蒙西电网等区域内的光伏装机,上半年的新增光伏装机也将超22GW。
而从月度数据中可以看出,上半年的22GW新增装机中,一是有部分电站是2015年进行组件安装但在2016年并网的,光伏們初步预估这部分数量约为4GW。此外,部分光伏电站为了抢630电价,并没有完成电站的全部组件安装,预计630前暂时没有完成安装的组件量约为1GW。因此,2016年上半年新增光伏安装量约为17GW左右。
在分布式光伏方面,1—3月份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新增装机为970MW,据了解,4月份和5月份的新增装机分别为370MW和220MW。因此1—5月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达到1560MW,按照平均每月新增装机300MW计算,上半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约为1900MW。
深挖国内光伏市场“富矿”
事实上,一路走来,中国光伏产业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12年,当长期依赖国外市场的中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危机,中国政府决意激活巨大的国内光伏市场,这个决定对挽救逆境中的光伏产业,意义重大。
2013年《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优惠光伏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的发布,使得国内光伏发电应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带动光伏产业整体经营状况明显好转。
“虽然外部环境较差,但是由于有了国内市场的支撑,加上国内光伏企业目标市场拓展到中东、非洲等地区,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减弱,使得光伏企业压力减轻,光伏产业发展向好。”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指出。数据显示,2015年的产量为43GW,内销比例已超40%。
在光伏电站建设方面,2015年全国累计光伏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的省份达11个。西部地区装机独大的局面正在改观,已经呈现出东中西部共同发展的格局。截至2015年,中东部地区有6个省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比例迅速提高。
同时,光伏应用模式逐步多元化,目前虽然大型地面电站仍然占据我国光伏装机总量的80%以上,但2015年光伏发电已经形成多元化格局,工业厂房、公共建筑,以及千家万户居民开展了各种分布式应用,许多地区把光伏与农业、渔业、生态治理相结合,特别是把光伏发电与扶贫相结合,开辟了各种与光伏行业结合应用的新模式。
“‘十三五’时期,中国每年还将新增1500万千瓦到2000万千瓦的光伏发电,继续保持全球最强劲增长。”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说。
低价促使光伏市场爆发?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光伏分布式市场的开启,一直到大规模的光伏上游企业切入下游电站和分布式系统开发,走过了很多很长很弯曲的路。然而随着大量的企业进入该行业,价格战已经悄然兴起。这不,分布式屋顶市场已经由“可能吗”到“万亿级市场”成功转变。
据公开资料,大型电站的EPC总价已经接近7块/Wp。然而分布式电站容量小,接入点复杂,屋顶安装复杂,设计复杂等因素,原则上价格是不会低于大型地面站(排除交流升压部分)。
分布式电站的承建单位由于起点低,用户散,必然导致了竞争激烈。而竞争直接反映地方就是价格。由于太阳能电站具有非常强的金融属性,因为初装投入直接影响了项目的收益率。但是,太阳能系统,他是一个系统,不是一个产品,更不是一个标准的元件。一味的价格竞争,只会让业主损失更多,错误的引导市场。
众多业内人士指出,太阳能既然是一个系统,就必然存在着售前设计、质量标准、运行监控、售后服务甚至包括并网服务等诸多环节。复杂的系统就需要复杂的服务,如果厂商一味降低销售价格获取短期的销售份额,最终吃亏的还是真金白银拿出来的终端客户。
举个例子,什么是A级组件?什么是监造?什么是保险?如何运维?如何监控?这些跟系统紧密相关的参数,在低价竞争的项目中往往很少提及。更不要说什么发电量质保。因此,低价并不会引燃中国光伏市场,只会给中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阴云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