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宣布,将对中兴、联想、索尼、三星等多家全球知名电子企业在美销售的部分便携式电子设备产品发起调查,以确定这些产品是否存在专利侵权行为。涉案电子产品包括了智能手机,以及其它可播放用户存储媒体文件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一旦判定违反相应的“337条款”,则意味着该公司产品将告别美国市场。

这起调查案源于新加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及其美国分公司今年 3 月 24 日提出申诉,指控美国进口及在美国市场销售的上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产品侵犯了该公司专利,请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有限排除令及禁止令。
创建于1981年的新加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Creative Technology Ltd.)是在世界多媒体及数码娱乐领域享有盛誉的领导厂商。该公司被公认为是业界的全球领导者之一,在音频和 PDE 产品方面屡有创新,以其出色硬件、软件和服务,视听感觉等多方位出击,为 PC 和 Internet 用户提供全面的时尚化高品质数字娱乐体验。
国货当自强
随着中国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走向海外成为必然选择,与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增加,在手机部件的专利布局上,电子元器件一直是国内企业的薄弱领域,在进入发达国家时容易受到当地企业的诉讼,是中国手机品牌遭遇专利诉讼的重灾区。
专利方面,中国企业正在加速追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分析认为,2015年专利申请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是中国、韩国和以色列,这三个国家分别增长了16.8%、11.5%和7.4%。中国的两家企业华为和中兴的专利申请量位居前三,其中华为以3898件连续第二年位居第一、美国高通公司和中国的中兴通讯分别以2442件和2155件位列第二、第三。
然而,在专利方面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正视差距。同样是来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根据美国2015年的专利授权量,华为仅居第44位,中兴则排在第85位。此外,在专利领域,质量某种程度上比数量还重要。举个例子来说,单纯从数量上看,苹果的专利量并不算太多,但由于其最早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因此其很多专利都是其他厂商无法绕开的。这也是为什么专利数量比苹果多得多的三星却在专利诉讼上处于下风的原因。而对于中国手机企业而言,所持有的更多是外观和应用功能上的专利,真正的核心专利所占比例并不高。
还有一些专利大户本身并不是手机厂商,或者曾经是手机厂商但如今已经退出,如微软、英特尔、高通、诺基亚等,这些企业虽然不直接通过产品参与竞争,但通过掌握的专利组合,也可以获取不菲的授权费用。
专利:走出去的护身符
美国非常注重专利的保护,此前三星、HTC等厂商都在这里吃过专利的亏。HTC曾经创下了业界的赫赫战绩,从市值一举达到319亿美元,首度超过经营半个世纪的手机巨头诺基亚,到智能手机在美国季度销售超越三星与苹果,风光无限。但2010年开始,在美国市场上遭遇专利战,苹果起诉HTC专利侵权,要求禁止HTC在美国销售智能手机。历经近两年的专利战使HTC由盛转衰,彻底跌出主流手机品牌行列。
自2000年以来,海外跨国企业凭借大量的专利储备这一有力武器不断对中国企业的出口设置商业壁垒,在掀起一次次专利诉讼的同时一再提高专利侵权的索赔额,给中国企业“走出去”造成障碍。
同行竞争对手外,还有专利流氓NPE的虎视眈眈。所谓NPE,是Non-Practicing Entity的缩写,中文名称为“非专利实施实体”或“非生产专利实体”。简单说,NPE是指代那些拥有专利但不从事专利产品生产的机构。
2015年,国内某著名手机品牌被一家名为BlueSpike的NPE诉至美国东德州联邦地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指责该品牌通过Tomtop销售的智能通信设备涉嫌侵犯其在美国拥有的专利权。值得注意的是,该品牌并未正式进入美国市场,之所以在美国遭遇专利诉讼,原因是违法了美国严格的专利法。按照美国专利法规定,在专利有效期间内,任何人未经授权在美国境内制造、使用、提供销售、销售任何受专利保护的发明,或进口受专利保护的发明进入美国,都涉嫌专利侵权。
中国智造加强专利储备迫在眉睫
从产值上看,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与先进经济体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虽然在少数科技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整体上仍属于技术引进国和模仿国,转型升级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因为发展时间晚,技术积累不足,在中国手机产业链繁荣的背后是核心元器件不能自主。
很长一段时间,从芯片、摄像头、存储器、屏幕等硬件,到操作系统等软件,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命门”几乎都攥在别人手中。而随着零部件自给率的提升,电子元器件也成为专利诉讼的重灾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企业也曾是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被诉重点。几十年来,日本逐步实现了从“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再到“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升级,实现了从制造业的底端向高端的嬗变。
中国企业凭什么走向世界,当人口红利不在,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关键元器件都是由国外厂商提供的所谓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是不会有竞争力的。中国制造的真正崛起,离不开本土产业链的支撑,一定是像日本、韩国一样站在核心元器件的本土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