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着工业美感的工厂车间内,窗明几净,干净得看不到一丝尘埃,机器手臂快速飞舞,完成从冲压到组装的一系列工作,只有少量工人在显示屏前监视。当机器真的发生故障时,工人只需戴上增强现实眼镜,即可找到原因并根据提示完成维修。
以上都不是想象,而是切切实实发生在德国一流制造工厂里的场景,也是大力发展工业4.0的德国正在进行的探索。而对于很多中国企业而言,想象工业4.0是一幅怎样的图景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3月中旬,32位中国企业家跟随中欧”中国智造:工业4.0探索之旅”游学课程,走进宝马、哈威液压、maxonmotor等欧洲企业,零距离观察什么是真正的工业4.0。
本次游学中,IESE商学院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学教授马克·沙琼(MarcSachon)介绍了工业4.0的技术基础,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商业模式和生产方式的改变。以下为全文。
比起30年前,我们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数量却在激增;消费者的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欢在网上购物;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使得跨国公司的全球销售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多变的环境要求今天的公司必须灵活适应环境,不然就面临倒闭危机。以美国公司为例,1960年时美国公司的平均寿命是60年,现在则降到平均不到20年。
要应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必须寻求新的技术解决方案。跟过去相比,今天的计算成本更加低廉,存储能力大大提升,移动互联技术实现了信息的连接和交换,IPv6(第六代互联网协议)使世界上每一件物品都可被赋予一个IP地址,RFID(射频识别技术)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传感器能将感受到的信息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息输出,增强现实技术能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社交媒体能帮助企业了解市场和用户。
当上述所有技术集中在一起,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对企业管理者来说,有了这些技术,我们应该怎么做?
首先我需要了解我们的物理系统。如果我有一家工厂,我需要知道工厂生产什么,有什么设备,需要什么工具和技术?然后把这些物理系统投射到数字世界,在数字世界建立起数字模型。为什么现在我们可以这么做?因为我们有了互联技术,有IPv6,有强大的运算能力和非常大的存储空间,有传感器,可以把物理系统转换成数字模型,那么我们就可以在数字世界进行优化设计、优化流程,直至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案,然后运用到物理系统中。
这就是工业4.0背后的基本原理,即将物理系统投射到数字世界进行优化,再运用到物理系统。结果就是我们可以更好地跟踪产品,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更灵活地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增强流动性,用更少的钱取得更好的效果。
有了这些新技术,未来的制造方式、运输配送方式和商业模式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四个神话之一:数字化生产
位于硅谷的思科公司是一家基础设施领先的公司,在它的总部,你可以在大屏幕上看见思科分布于全世界的工厂,点击一个工厂的图标,就可以看见工厂的具体情况,发现工厂遇到的问题;工厂里的工人佩戴增强现实眼镜,如果机器有问题,增强现实眼镜可以提示工人如何修理;远程仪表盘可让一切都视觉化。
未来的工厂里几乎看不到工人,都由机器手臂进行操作,两年前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制造商之一的KUKA公司推出了一款只有24公斤重的轻型机器人LBRIIWAR800,体重轻意味着灵活,可以随时移动,身体带有传感器,遇到障碍物时还可以停下来,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
四个神话之二:数字化制造
增材制造就是一种数字化制造,更具体地说就是3D打印和4D打印制造。3D打印有很多好处,它可以制造出很多传统工艺制造不出的复杂部件;相对于锻造,它的冷却效果更佳,因而可以提高效率,缩短投放市场的时间;内部的蜂窝结构,使得3D打印产品的重量更轻;还能减少组装元件的数量。
在Gartner曲线上,3D打印在B2B领域已经是比较可行的技术,但目前还比较小众,航天、奢侈品、医疗等高端制造业已经开始使用3D打印。
制造业最大的成本在于模具成本,汽车厂如果要生产一款新车,必须首先制作一批新的车身、引擎盖等模具,耗资不菲,需要卖出一定数量的车才能挣回模具成本,模具成本收回以后,汽车卖得越多,收益越多,这就是规模经济。3D打印对规模经济要求不高,它的主要成本在于工艺成本和材料成本,其材料成本大约是普通制造材料成本的4倍至100倍。如果生产量低于某个点,3D打印更合适;而如果产量远远高于某个点,传统制造业则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