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消费电子 > 正文
越来越“传统” 可穿戴也玩渠道下沉?
[发布时间]:2015年9月30日 [来源]:网易科技 [点击率]:2556
【导读】: 虽然众筹网站上依旧有可穿戴产品的一席之地,但这里似乎已不再是它的主战场。  不久之前,一位可穿戴领域的创业者告诉网易科技,今年年底他们的产品将覆盖某省的主要线下渠道,其分销商已经基本谈妥——而在两...

  虽然众筹网站上依旧有可穿戴产品的一席之地,但这里似乎已不再是它的主战场。
  不久之前,一位可穿戴领域的创业者告诉网易科技,今年年底他们的产品将覆盖某省的主要线下渠道,其分销商已经基本谈妥——而在两年前,比起与媒体分享有多少分销商和代理,这个行当的人更愿意分享的是搞掂了多少众筹网站。

  改变正在一点点发生。
  当可穿戴走过最开始的草莽期,大公司也逐渐入局,设计研发、供应链、渠道等硬实力正取代早期被格外看重的idea,尤其是难以逾越的供应链和渠道难题,让一些新兴公司不得不开始深耕此前忽视掉的传统链条。
  如何将可穿戴产品做成功?也许,现在更需要一些更传统的资源。
  变现难题:渠道下沉成趋势?
  当互联网手机、互联网电视的玩家正准备占领线下时,更加年轻的可穿戴却也在跟随他们的脚步。
  作为智能硬件领域销量最大的一块,可穿戴在市场上正由新兴市场快速向大众消费品市场演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成为可穿戴的核心用户,从而取代了以往极客当道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领域日趋成熟,热钱也开始谨慎流入,投资人对于可穿戴领域的衡量标准也越来越倾向于如何变现。

  而快速变现能力,本身就和渠道能力难以割裂。
  曾深耕GPS系统多年的Garmin,在入局可穿戴后就陷入了一系列渠道上的权衡。Garmin中国区营销总监周子尧说,其实在刚发力可穿戴时,Garmin对于电商渠道十分重视,“当时我们就想,中国这么大,我们也没有足够的线下资源,就开始把主力放在了电商上”。
  然而,随着可穿戴日渐被主流市场接受,Garmin发现,有必要重新发展线下渠道,“于是在2015年,我们开始了线下发力”。不过与一般线下玩法不同的是,Garmin的代理更加扁平化,基本都是厂商直接供货,与此同时,Garmin依旧不敢怠慢线上,在他们看来,两条腿走路在当下依旧是最好的选择。
  最为重要的是,即便线上渠道已经让一些厂商看到了瓶颈,布局相对缓慢使得线下渠道也很难在销量上立竿见影。
  个中缘由,有业内人士向网易科技透露,主要是因为线下的玩法与线上有很大不同。如果想说服各级代理商,一方面得靠销售人员刷脸,一方面还需要有利可图的返点规则,最为重要的是,实体店商人常常对于产品有一定的销量要求,一旦销量达不到预期,产品很有可能会被立刻撤下。
  这些较为“土气”的玩法多少会让很多玩惯了互联网概念的初创企业水土不服。即便按照这些规则做下去,渠道网络的铺开,比起电商也要慢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拥有较广销售网络的老牌厂商便占尽优势。
  儿童智能手表制造商搜狗糖猫负责人吴滔告诉网易科技,目前步步高旗下的小天才在整个儿童手表界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步步高深耕多年的线下销售体系,“儿童智能手表开始陷入同质化,硬件上存不存在优势只是一方面,事实上,产品已经很难拉开较大距离,此时,线下渠道将会是一个重要变量”。

  事实也正是如此。
  即便放大到整个手腕可穿戴领域,擅长量产铺货的老牌厂商正逐渐抢回一些市场份额。“产品形态成熟后,新入局者想在研发和产品上做得比大厂产品更好,本身就很难,还想要卖更多,没线下渠道支撑几乎不可能”,一位从业人士告诉网易科技。
  布局线下本不是小厂商的强项,大厂的线下布局,进一步加剧了小众可穿戴难卖出量的现状。吴滔甚至直言,“现在创业别去做硬件,以后可能就真的只是大厂商的游戏了”。
  不过,除了在传统线下渠道里打拼外,还有很多厂商选择了一些比较讨巧的手段。如Misfit、inWatch均选择与施华洛世奇的进行合作,目前部分线下施华洛世奇店面已经能体验、购买到这些智能产品。
  业内人士称,这种线下布局虽然销量不大,但由于在某些细分领域如时尚造成影响,或许可以对品牌价值有所裨益,同时也可为该细分领域用户提供一些线下体验机会。

  供应链依旧是大BOSS
  然而,真正让新玩家概叹难入局的并非是“如何卖”的渠道,“如何造出来”是一个普通消费者接触不到,但切切实实让厂商普遍最为头疼的问题。
  inWatch 制造商映趣科技CEO王小彬告诉网易科技,作为一家早期切入可穿戴领域的厂商,映趣的供应链之路难言一帆风顺。“从2013年开始梳理供应链,一直到今年上半年,花了两年我们才敢说产能能跟得上了”,王小彬强调,供应链链条存在一些延续数十年的规则,这也迫使像映趣这样的厂商不得不逐步熟悉,根本快不起来。

  在糖猫身上,这一“艰难”似乎体现的更加明显。
  吴滔坦言,尤其是刚刚立项时,由于产品没有量,首先想去找供应链上的大厂就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于是我们找的是一些中等偏上的厂,只是没想到,这些看着还算不小的工厂,开个模具都得40多天;40多天过去了,我们却被告知模具坏了,修改又得20来天。要知道,我们之前进行的软件调试都是按照修改前的模具调的,等于做了无用功。”
  有熟悉供应链的人士向网易科技透露,在这些深圳的厂房里,无论规模大小,几乎都是按量来说话,“哪怕是富士康,你量小了,也不可能对你重视,当初锤子手机在生产上的问题,其实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此”。同时量小之后,在工厂内的优先级便会有所降低,时效性、质量可能都会因此打些折扣。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