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都解释了为何深圳之于英特尔如此重要。
科再奇甚至在英特尔总部引发了“深圳效应”。这也曾经让很多习惯了传统业务模式的英特尔高管们不适,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必须去接受更快的节奏。
如果你认为英特尔只想在深圳找一两个合作伙伴?那就大错特错了。英特尔在深圳,甚至中国的愿景远大于此。2014年科再奇宣布在深圳设立全球第一个智能设备创新中心,并且在中国投资1亿美元智能设备创新基金。时至今日,全部基金投放完成。
“如果当年只是想着如何卖掉更多的芯片,那么我在1995年绝对不会选择联想—联想当时一年4万5千台的PC产量,能有多大的芯片市场?”杨旭表示,当年见到杨元庆和他的团队之后,自己感觉到了联想团队具备那种饥饿感,那种想要做事的冲动,才决定与联想合作。
如今,整个中国对于创新、创业的饥饿感更加强烈。
而英特尔要做的也是满足中国创业公司的饥饿感。2015年4月,科再奇再次在深圳IDF宣布,英特尔全球首个“英特尔众创空间加速器”计划在中国正式启动。英特尔将投资人民币1.2亿元,通过建立联合众创空间、线上创新中心,以及创投与产业孵化“三级推进”模式,从创想到创客、从创新到创业提供全程价值输出,加速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应该说,这些举措都与杨旭直接相关。在英特尔工作29年的杨旭深知,英特尔如果发展,必须与中国步伐一致。杨旭最喜欢看新闻时政类节目,他认为,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英特尔必须让技术与国计民生深度融合,在更深层次的基础上开展合作。他的观察有五点:第一,摩尔定律虽然不变,但整体技术创新的节奏更加短平快;第二,智能互联的发展为跨界协作找到了增值的空间;第三,计算技术的延伸降低了创新的门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的机会和可能;第四,中国企业独到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维度大大激发了产业的活力;第五,中国产业链的全面性,也令中国企业在创新成本的控制上,比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更具竞争力。
在中国发展的30年中,英特尔与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全国教育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创新人才培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资源和平台将能够帮助广大大学生和年轻人加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潮流。同时,英特尔的产业链资源和风险投资平台,也能够帮助有潜力的创客和他们的初创公司孵化项目、撮合业务、获得投资,快速发展。
而英特尔可以从创客、创业公司身上得到的,是未来整个物联网时代的巨大机会:英特尔已经从底层奠定了整个物联网的芯片基础,而这是一个远超移动时代的万亿市场规模。
对于英特尔奠基人之一,管理大师安迪·格鲁夫的那句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杨旭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第一,要有冒险性、创新性、敢于跳出框框去想以前觉得自豪的东西,要有否定自己的胸怀;第二,要有危机感,你达到这个境界,敢于否定自己是因为你有危机感,看到了危机,迫使自己转变。
现在,杨旭和英特尔中国也正在靠着这种冒险性、创新性和危机感谨慎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