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拍照与工艺最具看点
如果说2013年是个拍照手机之年,那2014年手机行业最具创新点的地方恐怕还要算拍照;不用太费力,我们就可以数出今年在拍照方面独具看点的机型,比如HTC M8用来塑造大光圈浅景深效果和再对焦功能的双后置摄像头;OPPO N3可用来拍自动全景和实现自动追焦功能的电动旋转镜头以及插件化拍照平台;vivo Xshot的来自众多合作伙伴的高精尖算法;三星Note 4与办公结合的拍照白板识别;nubia Z7等携带的传统优势手动模式;荣耀 6Plus的双后置摄像头等等……
在拍照领域耕耘了两年之后,可以说今年主流以至旗舰级别的机型、无论哪个品牌,都在画面锐度、画面层次、色彩还原、边缘画质、噪点控制、防抖能力、虚化效果、中心细节、对焦能力、处理时间等各个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一方面来自于IMX214、220、240等出色CMOS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各厂商纷纷效仿苹果在算法上做文章。
无论是自研也好、引入外援也好,总之就画质而言一部今年的主流手机已经足够覆盖各个方面的应用而不需要带额外的相机了。
除了拍照之外,“工艺”可能也是今年在手机本身方面脱不开的关键词之一,小米一出“艺术钢板”,各家的围追堵截就轮番上阵了;宿敌魅族自然不会在“工艺”这传统优势领域被别人抢了风头,航空铝的该怎么切和怎么费喷砂枪就讲了半天,随后华为Mate 7、OPPO N3 R5都纷纷在金属机身上做文章,就连万年塑料的三星今年也开始全线转型金属。
当然,金属的采用来自于各方面的考虑,比如机身强度、机身重量或者是逼格,但笔者还是认为随着屏幕的增大、金属机身在强度方面的贡献更值得你付出比塑料机身更多的成本;而2014年与此相关的则是众多手机厂商跟风推出“碎屏险”这样的手机保险,就连苹果也推出了Apple Care+这样低成本换整机的方案,对于越来越大越来越易碎的屏幕来说不得不说是个好事情。
6.宿敌对抗与情怀营销
“产品”与“营销手段”是作为普通用户的人最常接触到手机行业的两个入口,简单来说,东西不仅要做得好,还要让人知道;两者必然相辅相成,无法得一者而得天下——产品出色营销不力势必小众,产品不好而营销给力虽然能像小米那样成功,但这毕竟不是一个合格的科技公司所拥有的素质。
如果要评选一下本年度的营销事件,魅族的崛起和老罗的情怀应该是手机圈最为家喻户晓的;先说魅族,这样一个自娱自乐于小众科技范儿和文艺范儿市场的品牌除了年初黄章将要回归的消息,整个一年都没有太大的声音。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9月开始到今天,魅族以史上最快的速度抛出三款产品,最让人大跌眼镜的还是这样一个低调品牌营销调性的完全转变。
去年的MX3发布会的印象还是老白的蹩脚普通话与李楠对于新版Flyme的激情演说,到了今年就成了“拳打南山敬老院 脚踢北海幼儿园”的行业内甚至跨行业的集体挑衅。就拿对小米的态度来说,就从以往高冷的不愿与之对比变成了如今处处针锋相对,不仅主要产品线的价格与之看齐,对应红米的千元机品牌也随后推出,甚至注册一堆路由器、手环之流的新浪微博……
当然考虑到“更好的产品就要让更多的人用到”这样的愿景,我们还是欢迎这样一家有想法有品质的公司变的更大,对于与魅族利益相关的人来说,“用融资扩规模,用规模发展互联网服务,用互联网服务推高公司股票让股东和员工得到回报”的目的自然是好事,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产品同样值得称赞。
只是营销虽好也要有度,像“123dB信噪比就敢音质比Hifiman 901好四倍”这样的耍猴式营销,不知道黄章作为那样一个骨灰级HiFi发烧友看了会作何感想?
除了这对冤家之外,2014年的另一场好戏在于一场“由情怀引发的学案”;作为一个顶尖的产品经理,老罗进入手机行业短短两年的作品就堪称本年度最好看的国产手机与史上最好看的白色手机、或许还有史上最好看的ROM。
强大如老罗这样“一人顶五百万水军”营销实力的人,也在14年底退居幕后不再任性发声,天真与直率在这一行并不走得通。而恰恰产品供应上的不给力让他似乎成了2014年的另一个笑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初入手机行业的锤子不知供应链的残酷,四个多月的拖延让锤子丧失了最好的销售时机,另一方面也是老罗这样理想主义者的单纯,这从他看待媒体的天真态度上面就可以看出。
无论如何,作为目前手机圈里可能是仅存的审美与智商具备的产品经理,我们还是不希望罗永浩以及锤子最终变成世人口中的笑话。
7.两大系统跨界开疆拓土
最后来聊聊支撑整个智能手机的两大方面——系统与硬件;系统方面,Android以四分之三还多的份额毫无疑问的充当着移动终端系统领域霸主的地位,唯一与之抗衡、或者说一定程度上引领它的则是iOS。2014年我们也迎来了Android L新版系统以及iOS 8的发布。
Android L的到来,意味着虽然用户群庞大、但无论审美还是交互都与iOS相隔十万八千里的Android终于来了一次不小的革新,并且以此来推动着移动端、桌面端、Web端的设计与交互统一,甚至将其延伸至更广泛的穿戴设备、汽车、TV等等。
Android L不仅仅是简单的版本更新,发布会Keynote上频繁跳出的手机与电脑“在一起”的页面昭示着谷歌要将PC、Web以及移动端,甚至更加深远的穿戴、汽车等领域实现大一统的野心。以往以手机、平板为中心兴起的智能操作系统体验,在iOS 8以及Android L的推动下也将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们可以静观未来家电、穿戴设备、汽车等各种厂商的产品布局。
另一面,iOS 8的发布前后、苹果也陆续在促进iOS与Mac OS的融合,以及车载、家居和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布局,并在今年推出iPhone 6和iPhone 6 Plus的同时还推出了旗下的智能手表,借此进入个人穿戴、健康、支付领域。
硬件方面,随着几个竞争对手的推出,2014年的手机行业几乎完全成了高通与联发科对垒的天下,旗舰机领域仍然是高通骁龙800/801一家独大,联发科想借MT6595挑战高端市场的想法被众多猪队友灭成了死灰,不得不继续在一两千元的价位上挣扎。
高通在2014年MWC上面推出了最新的32位处理器——骁龙800的升级版本骁龙801,也就是我们所谓的8974AC;骁龙801仍然采用四核Krait 400内核CPU,配备Adreno 330 GPU。
与骁龙800相比,骁龙801将CPU频率提升至2.5GHz,GPU工作频率也从550MHz提升至578MHz,使得峰值内存带宽提升16%;ISP工作频率与骁龙800 8974AB保持在相同的465MHz;同时骁龙801同样支持LPDDR3 1866内存,搭载9X25 Moddem,支持Cat4标准150Mbps下行速率的LTE网络。
随后高通又推出了其升级版,也是最后一颗32位SoC骁龙805,它采用了四个Krait 450核心(前几款骁龙800处理器使用了Krait 400核心),28nm制程。CPU最高主频可以从骁龙800、801时代的2.5GHz飙升至2.7GHz(实际频率2.65GHz左右),所有核心共享2MB大小的二级缓存。
基带部分,骁龙805定制化高效地集成Gobi MDM9x35调制解调器,能够提供最快达300Mbps的下载速率,支持40MHz的载波聚合技术;至于GPU部分,全新的Adreno 420在API上面支持OpenGL ES 3.1,OpenCL 1.2以及Direct3D,加入了对OpenGL ES 3.0当中的ASTC纹理压缩技术的支持,可以提供更好的纹理性能。图像处理器方面,骁龙805也保留了双ISP的设计,最高支持5500万像素照片的拍摄。
2月11日联发科正式发布了MT6595,该处理器最大的亮点便是支持4G网络。
这款联发科MT6595采用了四个Cortex-A17核心与四核Cortex-A7核心,以及big.LITTIE架构,支持八个核心同时运行。联发科MT6595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该机处理器支持4G LTE网络,MT6595集成的调制解调器支持Cat4网络,上行和下行速度最高分别可达到50Mbps及150Mbps,并且该处理器在网络方面支持的非常全面,GSM/TD-SCDMA/HSPA+/TD-LTE/FDD-LTE都没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