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越来越多的智能照明产品被推向市场,但是这些智能只有“势”而没有“市”,究竟其原因出现在哪?近日,深圳市通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庞桂伟(以下简称“庞桂伟”)和狂飙传媒集团总裁黄河(以下简称“黄河”)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智能照明仍停留在“吆喝”的概念层面
庞桂伟:很多人都提智能照明,但是我们在探索智能照明的时候不能仅仅做这个灯,而是思考这个商业模式如何有得做。
黄河:目前智能照明面临三大瓶颈:第一,很多人都在提智能照明,但都留在概念层面,没有真正做起来;产品没有产能化,有些人做出来的样品仅是概念,产品没有量产,且价格昂贵,只有少数人或少数环境能用,没办法大面积推广,造成盈利瓶颈。第二,推广瓶颈,很多人包括一些业内专业人士对智能照明也仅是个概念,听得云里雾里,至于怎么把产品展示出来,怎么向客户推广,怎么去使用、安装、维护,怎么变线,实际上很多公司都没有系统化,媒体推广也是一个概念化没有形象化;第三,没有形成统一口径去推广,业务员得跟经销商讲话,一千个人就有一千张嘴,而经销商听起来半信半疑,推广起来非常麻烦。
建立智能照明应用圈子 打通上中下游
庞桂伟:智能照明目前要被接受还需要一点过程。通普从2008年开始做智能照明,一开始是门外汉,现在搞技术生产则是我们的强项。要智能化,传统照明可以增加一个控制系统开关定时,能够个性化的情景模式;此外,还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控制智能照明。其中,有Wifi+ZigBee两种技术, 而ZigBee是一种通讯工具,这种通讯的方式在技术上称为局域网。
WiFi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流量,如果整个工业园通过Wifi来智能控制,管理成本会比较高,因为WiFi会产生流量。但ZigBEE是自己主控的模块,自然形成自己的一个网络,是灯与灯之间自动产生的互联网,不产生任何流量。比如,如果我想要控制家里的灯光,那么可以通过手机登录现在的网络Internet,然后再通过Internet访问家里的局域网就能控制整个智能照明。这种方式应用在户外,原理也是一样。就像高速公路上,如果通过智能照明控制监管,当灯具出现问题时就会迅速反馈维修信号,通过信号自动发送给管理员进行维修。通普现在就能做到,对这个路灯照明工程实行定位追踪,经过网络监控路灯的工作状态,并且非常精准,提高维修的效率。此外,还能监测每个灯的用电情况,这种技巧对合同能源工程控制电量非常有帮忙。
黄河:既然智能照明已经有量产的可能性,那么就得想办法培育应用圈子,这个培育的过程应该建立一个圈子。关于智能照明的圈子就是把上游、中游和下游打通,上游实际上就是供应商,为厂家提供原件、核心的某一个部件的产品;中游就是自己,下游就是销售,建立圈子也就是培育一个市场。
像智能照明这一块卖给谁?第一个层次应该是卖给成品厂家,卖给做智能照明的成品厂家,下一个要打通的环节就是要给这一批是要在智能照明领域发力的企业,我们要把这些企业找出来,像凯西欧、阳光、鸿雁,链接在一起根据他们的定制要求进行研发,形成供应链。
庞桂伟:我们做的是智能控制模块,也是通普做智能照明核心的目标。这个智能模块可应用于普通的一盏灯,令一盏普通的灯具变成智能灯具。接下来,我们也会尝试与有开发电源能力的灯具厂合作,把接口器对接上智能模块,让这个普通灯具变成智能灯具;如果这种方式最终能实现,那么这种商业模式也就能形成了。
所以,通普下一步的计划是联合做灯的厂家,把智能模块推动起来,进行软件升级服务,把自己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