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叫轰天雷的山寨机,内置八个大喇叭,三级音量输出时,声音可传遍整个房间。
更令人震惊的是,早在六年前,山寨机市场就出现了一种叫做“表兄弟”的产品,既是一款炫酷的眼镜手机,也是一款内存1g的mp3,在镜架上设置有三个播放按键。从外观看与风靡全球的谷歌眼镜很相似。
在功能上,山寨机也不输给品牌手机。超大高清触摸彩屏、高倍像素数码摄像头、高保真环绕立体音响、和弦铃声、mp3、mp4、智能手写、动画待机屏保、娱乐游戏、dv拍摄等等,很多功能甚至比品牌手机还要齐全,且更早面世。
在高科德数码广场,一位店铺老板告诉本刊记者,山寨机最火的时候,这里的机型一个月换一次,更新非常快。
“不得不承认,山寨机生产者其实是最懂市场的一群人。”曹井升说。
然而,山寨机的这些创新仍停留在较低层面,并没有涉及核心技术,如芯片、操作系统。
时常被人诟病的山寨机,最大的意义恐怕就是推动了整个手机产业链的完善。
正规品牌手机的生产周期相对较长,而山寨机恰好相反,追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手机生产和加工,所以对于完整的产业链有很高要求。山寨机在深圳的迅猛发展,使得与之相关的产业如雨后春笋,最终形成一条成熟高效的产业链。
在深圳及周边地区,遍布着液晶屏、电池、充电器、喇叭、耳机、手写笔厂商,甚至连摄像头镜片、防尘网都有专门的厂家。激烈的竞争让零配件成本不断降低。
“手机背面的塑胶板,一般质量的2元左右,但有的企业可以做到一角,多么不可思议。”孙文平告诉本刊记者。
山寨机必然消失
山寨机的辉煌,终于还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而步入黄昏。
“没了价格优势,山寨机就不行了。”周军林说。
在功能机时代,山寨机生产者能够把手机的成本压到最低,然后通过巨大的销售量来获得高额利润。但在智能机时代,整个市场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低价战略已失去效力。
2009年被看作是手机产业的分水岭,也被看作是山寨机由盛到衰的转折之年,功能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智能机成为主流。
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地区曾是山寨机的主战场,如今以小米、金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产品牌也积极布局三四线城市,最关键的是,曾经动辄数千元的智能手机,如今都降价到了1000元以内。
周军林说,以小米为代表的新兴品牌成立之初即打着低价高配的旗号,已经把智能机的价格拉低,再不可能出现功能机时代那样巨大的价格差。“同样低的价格,消费者肯定就不会选择山寨机了。”
在华强北,山寨机售卖柜台锐减。从前生意好的时候,陈丽的店铺每天光零售就达到上百部(不包括经销商订购),而如今一天十部都很难卖出去。
政府也出重拳打击山寨机。仅2010~2012两年间,深圳市就连续查处了一批涉假的大案要案,仅华强北商圈就有8200户山寨手机经营户退出市场。
更多的山寨机生产者选择了转型,从过去偷偷摸摸的生产,开始发展自有品牌。
实际上,许多靠模仿起家的山寨机厂商早早就把目光投向了国外――印度、东南亚、拉丁美洲、非洲都成为它们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目标。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这些国产品牌甚至可以跟三星、苹果等大品牌相抗衡。
“他们不做国内市场,但在海外非常成功,所以国内市场如何变化对他们影响不大。”唐强说。
更多的小山寨厂商则瞄准产业链的其他方向,比如充电宝、耳机等。
山寨机必然消失――这是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多位深圳手机业内人士的共识。显然,对于迭代升级的中国手机产业来说,去山寨化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