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综合领域 > 正文
物联网救赎路:防与救孰轻孰重
[发布时间]:2014年8月14日 [来源]:智慧中国网 [点击率]:2747
【导读】: 2014年8月3日,继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2013年雅安7.0级地震之后,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截止到8月8日15时,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

    2014年8月3日,继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2013年雅安7.0级地震之后,云南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截止到8月8日15时,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22.97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58万户8.09万间房屋倒塌。随着救援工作的展开,各种物联网技术和产品为抗震救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时间就是生命的灾难面前,物联网技术为在各种情况下的突发事件,赢得了更多的应急和救援时间。从地震发生前的安防预警、地震救援中的视频监控与生命探测,到人员救援中的远程救灾指挥系统的应用等,物联网都大显身手。
  
  物联网的“救”
  
  物联网安防技术,作为一个与人类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行业,从地震发生前的安防预警、地震救援中的视频监控与生命探测,到人员救援中的远程救灾指挥系统的应用等,都能大显身手,为抗震救灾提供技术上的有力支撑。
  
  --生命侦测仪:搜索被掩埋的生命
  
  生命侦测仪是通过测试被探测者的呼吸运动或者移动来工作的。由于呼吸的频率较低,一般每分钟16次,就可以把呼吸运动和其他较高频率的运动区分开来。侦测仪的原理也大致是这样。在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搜救中,中国及世界各国的专家,利用生命探测仪进行探测,搜救出数万名被困的同胞。
  
  --远程医疗:助力震后解救
  
  在道路受阻,专家医生无法快速达到灾区现场进行施救情况下,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打破了空间限制,将后方宝贵的专家医疗资源及时传送到灾区一线,及时为灾区需要救护的灾民提供权威医疗指导。在救灾活动中,远程医学系统充分发挥了后方对前方的医疗支援作用。灾区各医院的远程医学卫星站点和医疗队的机动远程医疗装备,成功地进行了多例远程医疗会诊。远程医学系统还将灾区医疗救治的动态视频、音频信息等第一手资料,在第一时间直接传送到了总后卫生部指挥组和前方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使抗震救灾指挥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一线救治情况,发挥了前后方医疗救治信息沟通和网上指挥协调的作用。
  
  --遥感飞机:观测灾区现场
  
  遥感飞机作为遥感平台,装载各种传感器。在机腹设置不同的窗口,便于对地观测。航空侧视雷达从飞机侧方发射微波,在遇到目标后,其后向散射的返回脉冲在显示器上扫描成像,并记录在胶片上,产生雷达图像。在地震中,遥感飞机相当于“数码相机”,能够通过高空作业,对当地灾情进行连续实时拍摄。
  
  物联网的“防”
  
  中国这几年接二连三的遭遇“地震”,每次都有那么多的同胞因此丧命,我国要反思一下,为何日本7级地震可以“零死亡”,鲁甸6.5级地震就已经造成600多人的离世。我国一直在“救”上面做文章,殊不知“防”才更重要。而我国在“防”又做了什么?效果怎样?
  
  --地震面前物联网可以做什么:提前预警

    物联网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就是RFID标签。有英国科学家研究出一种“自治愈”房屋,主要原理是利用RFID和传感器来监控。这种房屋在墙中专门设计了缝隙空间,并且墙体中加入了可在强压下变为流体的材料。如果受到地震引起的压力,流体回流到缝隙中,不会对固体墙面产生影响。其结果是,房屋依旧存在,但可能会移动位置。如果建筑没有坍塌,通过RFID和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会用来判别位置偏移量。此外更重要的作用是建筑中的RFID标签和传感器可以共同构建一套警报系统,在地震来之前预警,给予人们更多逃生的时间。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成功预测了三峡滑坡
  
  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在灾难中的RFID的识别和引导作用应用较大,而物联网的另一技术在灾难预警中也同样出色。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曾在长江三峡库区特殊地带滑坡灾难监测预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它利用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信息,通过无线的方式将信息传输给控制中心,能够解决布设有线监测系统的缺陷,而且适用于GMS网络信号无法覆盖的偏远山区滑坡灾害监测。正是由于WSN本身的冗余性、无线性、网络的自组织性,还同时具有较强的抗破坏能力,所以可以在基础通信设施可能被毁坏的情况下,完成一定的通信任务,能成功适用于滑坡危险地带的灾难监测预警中。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物联网应用的建议
  
  近些年,地质灾害在中国屡见不鲜,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临汾泥石流、云南滑坡泥石流等等,加上这次的鲁甸地震,对于人们的生命、生活、生产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些灾害也反映出我国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的滞后,迫切需要建立我国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的智能检测预警系统,通过快速感知地质灾害的前兆信息,快速预警和实施应急避险,最大限度地避免造成人员的伤亡。尽管目前已有一些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地质灾害预警中,但是整体结果还是差强人意,如果做到以下四点,或许很够较好地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第一、加大科技投入;第二、突破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性问题;第三、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传感器网络技术集成和示范应用研究;第四、为加快地质灾害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应尽快建立我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系列标准,并制定鼓励地质灾害传感器网络技术的推广应用的政策措施。
  
  人与政绩孰轻孰重?
  
  目前,RFID、无线传感、GPS全球定位、条码技术等物联网技术已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也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保障。但是中国目前都是某个技术单兵作战或者几个技术拼凑、堆砌在一起,致使现在的中国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很多都是松散耦合、七国八制的不利局面。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政府主导作用至关重要。
  
  --物联网救赎之路政府作用至关重要
在物联网灾难预警和救助这条路上,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有一套完善的物联网灾难预测系统,就能提前预知灾难,大大降低因为逃跑不及而失去生命的人们的数量;如果中国城镇化道路上,能够按照抗震级数统一规划房子建设,地震时房子就不会那么容易倒塌;如果灾后能够在电力、网络、手机信号都不通的情况下,仍旧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救援部门,那会挽救很多因为未得到及时救治而死去的生命……如果这些“如果”能够全部实现,那将挽回我们多少同胞的生命啊!而无论是灾前预警还是灾后救援,甚至房屋统一规划建设,都需要政府花大力气来建。所以,请先舍弃那些短期见效却并不亟需的“政绩工程”吧,人命大于天,请先解决灾难这个不定时“炸弹”。
  
  --智慧城市最缺的不是智慧,而是良心
  
  地震这种“天灾”,一旦发生难以把控。但是暴雨与之相比,就“逊色”多了。可是每次暴雨来袭,城市也好,乡村也罢,还是会发生很多我们不想看到的事实。几年前广州暴雨6人成为水中冤魂,数年前济南大雨30多人成为水鬼,两年前北京暴雨37人丧生,几个月前深圳大雨怀胎八月的孕妇遇难,中国城市的下水道一度成为人们诟病的众矢之的。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在微博中不无感慨的说:“今日中国,智慧城市首当其冲的任务,不是无线热点,不是电子钱包,而是下水道;换句话说,今日中国,智慧城市最缺的不是智慧,智慧城市最缺的是良心。一场暴雨,北京就成了北海。领导们,该醒醒了。”而地质灾害物联网监测预警系统也是首当其冲的“良心”工程,到底何时才能建成?
  
  新建道路没几年又开挖,已经成为很多城市的常态;楼房建的人都住不满了,但是仍然还在锲而不舍的继续建着;宽带,前年1M,去年10M,今年就50M、100M了,每年成10倍的增长着……一座城市,平时看不出弊病,可灾难一来,其致命弱点便暴露无遗。为什么会这样呢?高楼大厦这些看得见的光鲜“脸蛋”真的比“下水道”、“灾难预警平台”更重要吗?
  
  物联网救赎之路,防比救更重要!但是物联网救得了“人命”,却救不了某些人的“良心”。这么多次地震,每一次的警示都是用同胞的鲜血染红的,可光有警示,不警醒又有何用,物联网防震之路已经箭在弦上,请为染血之箭配上一把良心之弓吧!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器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x”,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