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2年,国家工信部就组织制定《半导体照明综合标准化技术体系》,广东、江西、福建等省市也针对LED先后出台了相应标准,此外,根据不同场合的照明需求,还有不同的规范、行业标准、国际标准等,说LED无标准可依着实有些冤枉。
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国家标准还是地方标准,都不是强制性的。包括工信部预计于2014年完成的五项相关标准:《LED球泡灯性能要求》、《白光LED光源的显色性》、《面发光LED灯具技术要求》、《LED灯具测量方法》、《LED灯-加速寿命评价方法》也全部为行业推荐标准。此外,LED球泡灯、LED灯管这些室内灯具并没有相关标准出台。
一些LED生产企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业内几乎是“各做各的”,不少地方的标准都是企业自制,这也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LED产品良莠不齐的现象。而由于各地标准存在“打架”的地方,一地的产品在他地无法使用的现象也频频出现。至于一些杂牌企业可能根本没标准,“只要外形做得像就可以了。”
业内人士表示,各项标准实施至今,成效及影响力却相当有限,其中主因就是中国LED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制定尚不完善,缺乏LED寿命、色温、散热等关键性指标,导致设置的技术门坎过低,从而丧失了国家标准的主导地位。
这几年进入LED照明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但大多数企业还没有真正看清楚LED照明行业的特点、形势及市场格局,找不到方向,造成不少企业无论是在生产、销售还是渠道布局上都显得很浮躁。他认为,未来LED将面临大洗盘,起码淘汰50%的企业。
“今天我们面临的对手可能不是知名品牌,而可能是一些明天不一定还活着的品牌,他们的品质和价格是规范型企业难以去面对的,这就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现象,造成LED企业的盈利水平都不是太好。”西蒙电气副总经理张仁余表示,当未来业界对标准形成统一的认可,价格才有可能与性能相对应,企业也能获得合理的利润,最终形成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氛围,但这尚需一定的时间来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