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智能化制造迈进
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质量管理的现状,调查报告也从法律法规、技术创新和质量管理方法等层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尽快制定产品安全、产品担保、产品责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启动研究制订质量促进法,鼓励优秀企业、行业协会牵头制订和更新技术标准。
突破制造技术瓶颈,推动产业质量升级。调查显示,一些领域的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是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供应链整体协同能力有待加强。建议政府加强在智能化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支持相关专业组织开展“智能化制造时代的质量管理”等与现代制造相适应的管理基础研究。在杨学桐看来,推进智能化制造,不管是软件实力,先进质量方法的应用,还是管理水平,我国制造企业都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倡导现代供应商管理理念,培育全产业链的价值创造能力。提高核心零部件的质量,有赖于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出台有关政策,布局产业基地,积极鼓励主机厂、大企业转变供应商管理理念,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稳定的、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对率先使用国内新技术、新设备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
此外,还要深入推广质量方法,促进实施质量经营。质量经营的理念来源于日本,它强调质量与经营的紧密结合,并把质量管理理念应用于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而实现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管理。践行质量经营,要加强对先进质量方法的跟踪、研究和推进,总结提炼和推广如“航天质量问题双归零方法”和“海尔人单合一双赢”等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方法;同时培育骨干、标杆引领,促进先进质量方法学习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2012年开始举办质量标杆活动,建议此项工作常规化,搭建质量标杆交流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国内外标杆企业案例库、先进指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