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您的位置:电子变压器资讯网 > 资讯中心 >  光电产业 > 正文
风电技术研发:“跳跃”创新并不难
[发布时间]:2013年8月30日 [来源]:中国科学报 [点击率]:2188
【导读】: 辗转求学路上,每一次选择张明明都会调整科研方向,有时更是来一次大跨界。可是,他不畏惧从零开始,科研之路越走越宽。作为“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现在张明明将全部精力放在风电技术研发上。   “就目前情...

 辗转求学路上,每一次选择张明明都会调整科研方向,有时更是来一次大跨界。可是,他不畏惧从零开始,科研之

路越走越宽。作为“百人计划”引进人才,现在张明明将全部精力放在风电技术研发上。
 
  “就目前情况而言,风电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问

题,温文尔雅的张明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风力发电基础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应用,现在乃至未来5~10年,都是这位“

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关注的重心。
 
  在这之后,张明明更是打开了风电的“话匣子”,无论是国内外产业现状,还是我国风电技术研发环节的薄弱情况

,他都了如指掌。
 
  其实,张明明最早为自己装备的是精密制造专业的知识,与流体力学、风电技术研究很难搭上边界。
 
  从事科研十几年,他一路辗转求学,似乎每一次选择都是无奈之举,张明明数次调整科研方向。他不畏惧从零开始

,科研之路也越走越宽。
 
  “路”不会断
 
  “到现在为止,我已回国4年4个月。”回国后,张明明到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工程热物理所)

工作,成为该所一名研究员。
 
  大致数来,进入工程热物理所从事风力发电基础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应用领域的研究,可能算是他人生中的第三次

重大转折。
 
  开展科研工作,需要科研人员在同一领域长期积累,年复一年辛勤耕耘,为未来的收获打下基础。在很多人眼中,

这是一条“金科玉律”。
 
    那么张明明为何“转折”?难道他不担心自己的科研路受影响而难以为继?
 
  “人生没有绝路。只要努力就能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张明明早已思索过这些问题。
 
  2008年,尚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高级研究员的张明明感到事业发展即将遭遇瓶颈。
 
  “因为我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涉及美国军方保密项目。这对非美裔人员而言有极大不便,即便获得绿卡,也难以接到

核心研发项目。”张明明说。
 
  于是,张明明决定回国发展。他先后接到了来自中科院和北京、上海一些高校的邀请。
 
  “那时,我对工程热物理所的了解非常少。”张明明毫不掩饰,“也从未料到我会选择风电领域的研究。”
 
  一番考察后,他发现,如果在工程热物理所工作,可能与自己之前从事的流体研究难以对接上,但是这里却能够提

供一片全新的研究天地,“对于个人事业发展而言非常有利,同时也是国家所需要的”。

 

 

 

 

 

投稿箱:
   电子变压器、电感器、磁性材料等磁电元件相关的行业、企业新闻稿件需要发表,或进行资讯合作,欢迎联系本网编辑部QQ: , 邮箱:info%ett-cn.com (%替换成@)。
第一时间获取电子变压行业资讯,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电子变压器资讯”或者“dzbyqzj”,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电子变压器资讯网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活动!
温馨提示:回复“1”获取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