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博士透露,目前,该所已完成
具有地震前兆监测功能的仪器样机研发及系列测试工作,预计3个月内将用于台站布设。
王暾介绍,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阻碍地震预报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可靠的地震前兆数据
。迄今中国建设了包括地形变、电磁和地下流体等地震前兆观测台站平均间距近100公里。这样大的
台站间距,一方面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周围的重力、地电和地磁的等物理性质的变化难以被监
测到;另一方面,在台站间距如此大的背景下,在个别前兆仪器监测到异常变化后,难于确认异常变
化是由于地下结构变化造成的还是由于人为干扰,阻碍了地震预报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确定前兆的变化与地震发生之间的关联将有力促进地震预报的研究。”他指出,鉴于有效的地
震预警系统,需要密集布设地震预警监测仪器(仪器间距小于20千米),若在这些仪器中都内置前兆
传感器(例如,重力加速度传感器等),则可在建成地震预警系统时,也建成密集的地震前兆监测网
。
对于布设密集前兆监测网的重要性,王暾表示,人为活动的干扰一般是局域性的,一般只能造成
小空间区域的扰动。而大地震造成的异常,应会造成较大区域的前兆异常,密集台网中多台仪器应可
能监测到前兆异常。这对于临震预报将是有益的。
他表示,在制定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方案时需科学规划,可大大减少后期改造中不必要人力和成本
的增加。“而增加地震前兆监测功能,这对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系统成本增加是有限的。”
据悉,在四川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专家的大力支持下,该所于3年前启动的基
于地震预警系统的密集前兆监测网的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往后,该所将使其新建设的地震预警
系统具备地震发生前的预报、地震发生时的预警、地震后的灾情速报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