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光伏企业即将在2013年8月6日迎来尖峰时刻欧盟对华光伏产品的反倾销税率或飙升至47.6%
。
欧盟对华提起光伏“双反”的本意,是保护欧盟本土的光伏企业;而对于中国而言,重税来临
意味着中国的光伏产品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低价武器,从而对欧盟市场只能望洋兴叹。
数据显示, 2011年我国光伏出口产品中70%被输送到欧洲。业内担忧,一旦欧洲市场被堵死,
中方或有一半的光伏企业岌岌可危。
不过在欧盟与中国政府贸易战的硝烟之下,企业早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一方面,光伏企业
力图开拓欧洲以外的市场,目前日本、印度乃至南非都是中国光伏企业布局的新据点。
另一方面,光伏企业试图押宝国内。随着政策环境的逐渐明朗,光伏电站成为光伏企业的救命
稻草。
目前,云南、广西等地迎来了密集的考察团,而这些光伏企业都希望投资建设光伏电站,在中
西部以大型的地面光伏电站为主,在东部等发达地区则以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为主。
光伏电站的商业逻辑其实很简单:对于库存积压的光伏企业而言,投资电站能消化一部分库存
,扩大销量;同时,10%左右的毛利率也让光伏电站成为一块可预期的肥肉。
但值得注意的是,光伏电站最大的难题在于资金。首先,电站前期投资成本较高,在银根缩紧
的信贷环境下,光伏企业的资金链早已经紧绷;其次,电站运行后面临着入网吸纳的问题,更重要
的是,由财政下拨的补贴由于审批时间过长,光伏电站的补贴往往滞后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所有这一切,都对原本就“资金贫血”的光伏企业提出了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