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的公告称,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无法归还到期债务,依法裁定破产重
整。施正荣花12年构筑的光伏梦,一觉醒来繁花落尽终成空。
截至今年2月底,包括工行、农行、中行等在内的9家银行对无锡尚德的授信余额已达到71亿元。
“这是内外因交困一起集中爆发的结果。”近期一直在光伏市场进行调研的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所副所
长、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史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光伏企业普遍“寒冷”
“主要是这个寒冷期太长了。”光伏行业的领头羊之一、英利集团公共关系总监梁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梁田说,实际上,从2011年中期开始,整个行业就遇到了危机。这场发端于美国,实际上最严重的是欧洲的“双反
”调查,让中国的光伏企业出口严重受阻,整个行业亏损严重。
在江浙一带,有知情人士告知记者,已经有大量中小型光伏企业或是破产,或是老板跑路。有统计显示,2012
年,25家光伏上市公司蒸发的流通总市值高达229亿元。
梁田认为,整个行业的困难,主要问题在于资金压力过大。他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是市场供大于求,处于买方
市场的情况下,买方不愿及时付给货款,占压了大量资金。二是危机持续时间过长,已经两年的时间,即便有积累
也顶不住。三是行业不被看好,投资机构犹豫,以及银行抽贷、限贷、停贷,导致资金缺乏。
梁田说,由于竞争环境激烈,点对点的竞争升级,会有一部分实力不够的企业垮掉或重新组合。“尚德公司的
破产,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梁田说。
不过,在梁田看来,尚德破产只是个个案,并不具有普遍性。
梁田认为,任何行业都会有优胜劣汰,企业破产也是正常的事情。从国内市场看,发电组件只是存在阶段性的
过剩,再有一段时间消化就会趋于平衡。尽管惨淡经营,“但整个行业还会有很好的发展。”梁田说,“正因为我
们做得全球领先,才遭受欧美的打压。”
史丹则认为,光伏产业之所以遭遇“寒冬”,是由于内外交困所造成的。外因是“双反”直接影响出口。内因
是:一方面国内市场启动滞后,光伏的组件成本又高,市场接纳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对产业来说,产能过剩,产
业低水平重复建设是造成市场无序竞争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不仅是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是个老大难问题。一些地方政府的强力介入,使得市场信号失真。在
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与决策的失误率往往也会提升,更容易误判形势。然而政府终究无法左右市场规律,一旦市
场的惩罚来临,谁也拯救不了。
从个案分析,在史丹看来,规模扩张、银行发债、效益下降,是尚德破产的重要因素。但是,对于光伏产业来
说,又该如何看待和反思尚德的命运呢?
鼓励分布式能源应用是关键
如何让光伏企业度过“寒冷期”?梁田认为,一方面,应该利用财政政策引导金融资金加大对光伏企业的投入;
另一方面,要加大应用环节的补贴力度,如鼓励分布式能源的使用。
据了解,中国有100多个城市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但九成以上产品依赖国际市场,国内需求不足3%。
事实上,为了减轻市场的压力,一些光伏企业采取做下游电站的办法消化部分产品。对此,梁田表示,“这也
是市场的一种选择,政府应该因势利导。”
梁田表示,从长远来看,石化能源最终会走到没有的那一天,光伏发电是未来的方向。
所以,梁田认为,政府应对行业保持清醒的判断,应有区别地对待光伏企业。他说,好的光伏企业特征很明显
:一是市场占有率高;二是有自主品牌;三是有技术领先性。
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证券事务部经理徐畅对记者表示,随着并网问题的逐步解决,中国光伏市场
正在走入一个规模“应用时代”。
徐畅建议,光伏企业要应对“寒冬”,一是上游制造企业要勤修“内功”,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