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时候不需要养一支队伍,更没有福利、养老等长期负担。外包公司里都是资深专业人士,经验和见识比公司
里的人还广。问题是EPC公司对用户公司的工程标准和项目程序有一个熟悉过程,这中间的磨合常常令人抓狂。更要
命的是,现在可以依靠EPC公司,但大家都没有从第一线出来的工程师了,下一代EPC的人马从哪里来?这种“我死
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短视做法和试图片面依赖自动化振兴制造业一样成问题。
不过,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给人们以新的希望,说不定以后高度智能的系统可以自学习了,那就彻底
摆脱对熟练技工的依赖了。摩尔定律依然在发光,计算机的速度依然在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增长,种种人工智能实验
也爆出喜人的成功,计算机甚至战败了国际象棋冠军,“你怎么知道以后计算机就不能比人聪明呢?”
人工智能的极限是一个哲学问题,在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计算机是否可能比人聪明都是空谈。人类智能的另一
个说法就是智慧,智慧到现在为止依然是一个无法定性和计量的东西,智慧的生成、演进、转移和储存都是远远没
有解决的问题。智慧更有显性和隐性两部分,显性智慧由各种成文的知识和思想方法组成,复制显性智慧至少在理
论上是可能的。但隐性的智慧充满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连描述都困难,更谈不上复制或者超越。
智慧不是知识的堆积,具有海量的数据库和闪电般的快速检索并不能绕过知识的堆积不等于智慧这个障碍。面对同
样的数据,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人工智能要超越的是谁的智能?另外,人类智能本身也在不断演进,人类
智能的一大特点就是会有阶跃性的突变,每一个科技发明和人文概念都是人类智能突变的结果,理解和认识这种突
变机制本身就需要人类智能的一个突变。人工智能要复制和超越人类智能,就像兔子要吃悬吊在鼻子前的胡萝卜一
样。
那么自动化可以拯救美国的再工业化吗?自动化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是要人来使用的。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力量
倍增器,但基数是人。美国再工业化的关键还是人。美国的人力资源问题是另外一个话题,但想绕过美国人力资源
的现实,用自动化来创造奇迹,这条路是走不通的。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