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以上三大障碍解除,国内光伏市场将立即打开,过剩产能至少吸纳一半。何须看欧美脸色?!面对光伏危机,政府应该救光
伏,但是要救光伏行业,不是去救某个光伏企业。光伏目前最需要的不是钱,不是地,而是政策和市场环境。政府通过规制引导
,宏观协调,给新能源创造一个畅通、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电网平台就是救光伏。企业可以让市场去选择。
分布式电站不是为了并网而并网,而是要把多余发电量卖给电网。所以后续财政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电价补贴政策就将是国内
光伏市场是否能够真正打开的一个关键。国家电网的《意见》已经出台,后续的度电补贴政策为业界广泛关注和期待。
经济界很多人在质疑光伏是个依靠补贴才能生存的行业,称“政府不应该拿纳税人的钱去维持一个依赖补贴生存的行业”,让我
们看看欧美政府的做法吧。德国是世界第一个实行光伏上网电价法(FIT)的国家,据WTO公布的“欧盟产业补贴报告”透露,德
国政府通过了太阳能屋顶计划(HDTP)向德国太阳能光伏制造商提供了5.1 亿欧元补助,德国在2010年光伏发电电价上的补贴就
超过118亿欧元,这些支持政策的颁布使德国迅速成为太阳能能源利用的全球领先者。美国也不甘落后,暨2009年实行经济刺激
法案以来,每年对可再生能源的资金支持额度高达160亿美元。而中国政府至2009年以来,每年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平均不超过
150亿人民币(其中70%用于风电)。中国政府这样相对微小的补贴,还成为很多媒体和经济学者拿来诟病中国光伏产业的靶子,
这是多么的冠冕堂皇,又是多么的无知和短视啊。在没有实现平价上网之前(无论是发电侧还是用电侧),光伏都是政策市场。
没有并网的支持、没有补贴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应用和市场竞争,就没足够的机会和动力去自身完善,这将是一个恶性
循环。现在的输血是为了让它尽快度过幼儿期。当它能独立时,市场无限,受益无穷,你会发现现在的输血是值得的。
目前的国家对于分布式光伏系统的补贴主要是“金太阳”政策。金太阳补贴约为系统成本的50%,比例虽够但门槛(1MW)太高,
总量太小。普通居民家庭使用日常用电只需3KW光伏系统就够了,如此高的门槛的结果是将巨大的分布式小型屋顶市场排斥在政
策补贴以外。同时,2011年只批了600MW,2012年才1.71GW, 对比我们40GW的产能远远不够。
为提高国家投入的经济性,宜采用电价补贴政策,以实际所发电量作为激励政策的计量标准,降低了项目检查和审核等管理成本
,直接鼓励多发绿色电量,起到实际的节能减排效果。据媒体报道,政府有关部门正在酝酿调整“金太阳”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
项目的补贴政策,将现有的“事前装机补贴”变为“事后度电补贴”,以核定电量为依据发放补贴资金。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讲
求发电实际效果的事后补贴方式。其次补贴对象不要设定门槛,无论分布式电站规模大小,应平等对待,不管是几KW的居民屋顶
,还是几MW的工业厂房屋顶一律支持补贴。
我们希望看到一个通用、客观、平等、简易的度电补贴政策。结算计量应以用户侧上传电表为准。对于个人居民分布式光伏并网
,电网不应该只给分布式发电投资方(业主)部分上网电价,比如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然后让其自行去发改委或者财
政部另行申请剩余补贴部分差额,而是电网按照统一的上网电价执行上传发电的收购。也就是说电网应该是和光伏电站投资人的
唯一结算接口。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高于当地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部分,按有关规定通过全国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
附加解决。至于国网如何与财政部等相关部门之间结算差额部分,和分布式发电投资方(业主)无关。只有这样,才能简化补贴
的申请程序,确保投资人的投资回报。
更进一步,个人认为,最理想的情况是国家规定统一的光伏分布式上网电价,类似德国的FIT政策,而不是停留在上传电量的度
电补贴上。它的有效性已为欧美所证明。德国是“上网电价法”首先对光伏发电开放的国家,政府规定电网公司必须无条件地高
价优先收购光伏发电,再由财政对全国电网进行分摊补贴,即强制光伏上网电价(Feed-In-Tariff:FIT)。其法案的基本原则是
1.强制入网2.全部收购3.规定电价4.逐年递减。这一法案彻底解决了困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入网问题,为光伏用户提供了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