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LG在率先销售大屏幕OLED电视不久之后,又高调宣布将投资7063亿韩元(约合40.6亿人民币),增设一条8.5代OLED电视面板生产线。此举无疑为其未来竞争加重了筹码,同时也不禁再度引发业界的思考:OLED时代是否真的到了?!
独特优势带来宽广前景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相对于传统的液晶显示,OLED面板具有自发光、轻薄省电、对比度高、色彩丰富、分辨率高、无视角限制等诸多优点。由于OLED内没有液体分子,因此其抗震性能更好,更加结实耐用。另外,与毫秒级响应的TFT-LCD面板相比,OLED面板的响应时间仅为前者的几千分之一,不会出现拖尾和动态画面抖动的问题。
更神奇的是,OLED屏幕具有柔性,可弯曲显示,可以实现更加前卫有趣的产品形态。比如说,也许在未来,电视不是挂在墙上,而是卷在柱子上。有时候人们也会把它折叠起来,装进口袋里……
正因为OLED具备这些无可比拟的优势,它被视为新一代平板显示技术,成为各大厂商积极布局的重点对象。据面板调研机构Display Search的数据显示,OLED电视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14年大幅增加,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0亿美元,成为高端电视市场的发展动力。
商品化难题待解
实际上,早在2007年,索尼就曾推出全球首款11英寸OLED电视,但因成本过高,在2010年宣布停止生产和销售。2012年初的CES展之后,LG和三星都曾宣布年底将实现大尺寸OLED电视量产。然而良品率过低的局面限制了这项计划的进行,新品发布的时间一再推迟。
今年2月,LG终于率先宣布量产成功、并开始销售全球首款55英寸OLED电视。不过据了解这款电视售价为10300美元,是同尺寸规格液晶电视的5倍多,普通消费者恐怕难以承受。
内忧未解,外患又至。OLED才刚刚起步,就面临与4K超高清竞争的局面。有业内人士认为OLED技术成本高昂、售价居高不下,短期内难以普及。所以一些厂商也开始进行策略调整,将重心转向4K电视。
谁能冲破发展魔咒
虽然困难重重,但OLED仍然被视作最有可能取代液晶的下一代显示技术。在这个时候,谁也不愿意慢了步调而让自己陷入被动。
目前在OLED领域,韩系企业算得上“一家独大”。LG已经将55寸产品实现了商品化,并在2013年CES上展出了多达20款的OLED产品,彰显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实力。三星在进展上与LG接近, CES上也展示了三款平面OLED产品。两家企业都明确表示,将于2013年向中国投放OLED电视。
日系企业中的索尼作为OLED电视的鼻祖,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打翻身仗的机会。去年已经宣布与松下合作,共同开发适合电视机、大尺寸显示器的OLED面板相关的组件,强强联手提高开发效率。今年这对战友兼对手同期推出了业界首款4K OLED电视,屏幕尺寸为56英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
日韩阵营同时发力,无疑给中国企业敲了一记警钟。国内长虹、京东方等19家企业在2011年组成了中国OLED产业联盟,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据了解,京东方、天马等企业在着手建设OLED生产线,不过国内品牌在这方面的进度与跨国公司比还是有明显差距。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著名家电专家陆刃波表示, OLED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潜能,未来的市场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尽早着手OLED产业布局、完善配套,是一种正确选择。谁先冲破良品率和价格的魔咒,谁就为自己建立了产业领导力,将在“后平板”时代占据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