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实施专项技术计划,美国国防部有效提高了技术门槛,增强并延续了美国军事电子信息技术在世界上的垄断地位,同时造就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电子元器件公司—如IBM、英特尔、德州仪器、霍尼韦尔、飞思卡尔半导体等公司。
重视基本性投入,关键领域集中投资。
美国国防部对电子基本技术研发预算,始终稳定在较高投资强度上。例如,2007年,DARPA在主要微电子器件基本理论和技术以及先进电子元器件制造工艺技术两个研发领域的预算分别为2.16亿美元和2.13亿美元,占当年DARPA全部研发预算的六分之一,高于DARPA当年16个研发领域的平均预算2.06亿美元。
严格管控技术扩散,多重措施确保领先优势。具体措施是:①加强对设计工具、生产设备开发与控制,将关键元器件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确保相关核心技术开发在国内开展。②制订“出口管理规定”严格控制可以军民两用的电子元器件核心技术向国外输出。③创建“可信任代工服务(Trusted Foundries)”模式,为重大装备项目所需集成电路提供牢靠的“监管链”,确保关键的元器件可靠供应,防止他国削弱其技术优势。同时他们还利用本国的跨国大企业的全球部署,遏制别国技术的进步。
b.管理层面上,重视体制与机制创新,力求投资效益最大化。其举措为:
(1)以工程化管理理念,建立职责清晰的管理体系。它由管理体系、技术体系和工作体系等三职责清晰又相互衔接独立部分组成。管理体系为技术体系数和工作体系制定元器件工程化管理指导文件;技术体系为工作体系的正常运作提供技术依据,同时为管理文件的有效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工作体系能够有效实施和贯彻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要求。
(2)加强统一规划,注重分工负责
美国国防部对武器装备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军事专项计划如“联合高功率固体激光器”计划、“超高速集成电路(VHSIC)”专项计划等等都来源于国防预算。各军种的装备发展需求,各自制定和实施发展计划,但仍然纳入国防部统一计划进行管理,实施统一的资金评估、性能演示、定型生产。
(3)协调产业步调、实施联合开发。
美日等国以拥有众多一流科技人才、先进研发平台和生产平台的优势,为发挥这些科技资源的作用,由政府主导采取开放式管理模式,成立相应的行业组织,联合产学研共同投资,组织系统性技术攻关,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共担风险共享成果。
(4)推行第三方采办,保证质量降低成本。
为提高军事装务的质量和可靠性,欧美国家正广泛采用一种全新的元器件采办模式,即元器件用户通过独立的具有元器件质量认证能力的实体采办电子元器件,而不直接从生产厂商采办。这被称为第三方采办模式,其特点为:
采办承担者具有元器件质量认证能力;可在用户与生产厂商间起纽带作用;自身具有先进完备的试验设备,可开展元器件应用研究,掌握元器件测试、试验、筛选方法和规范;拥有比较完整的、不断更新的生产厂商的档案资料库。
C.在技术层面上,激励创新,为武器装备发展提供技术的技术支持。
欧美等国家都认为,在国防关键元器件领域面临着威胁,商用现有产品与技术又不足以满足国防装备需求,所以,加强了政府投资以加强重点领域的技术突破,不断巩固领先地位。其具体措施是:
(1)重视选择国防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引导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
美国为保证武器系统长期质量优势,非常重视基础技术,在其军事关键技术计划中,专门将电子技术的基础技术—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制造设备、通用电子设备与测试仪器以及微电路技术列为电子学技术的一个大类进行规划。日本则预见到微电子技术是未来军事技术发展的重点,于是集中力量,刻苦攻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提高了其技术的整体威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