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奥马电器正在经历转型之痛。当下,同样经历这种痛苦的家电企业不在少数。海尔从传统企业向互联网企业转型、美的从规模导向向效益导向转型,他们更多是为了觅得持续稳健增长的钥匙,而奥马电器们的转型却关乎存亡。
对于依靠家电下乡政策得以满血复活甚至再造的企业而言,失去政策这匹快马的强力拉动,就意味着步入寒冬;面对欧美市场持续疲软,被寄予厚望的新兴市场又一时不能补上前者出现的“亏空”,那些看海外市场脸色度日的贴牌企业就陷入了危机的漩涡。无论前者还是后者,迟早都要做出一个选择:继续“仰人鼻息”,还是由输血做大转为造血做强。
我们看到,国内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企业,特别是长期依赖家电下乡政策增长的企业正悄然改变以往单纯追求规模、拼杀价格和渠道的战略,开始将技术研发和创牌置于发展的核心地位。索伊提出以高技术、高品质和高附加值产品抢占市场,把工作重心放在产品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上;奥马电器努力把长期做ODM练就的成本控制、设计制造能力移植至国内市场的经营,并希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加速向品牌经营跨越。无疑,这种变化是可喜也是正确的。如果这些企业想在中国家电江湖继续生存甚至赢得一席之地,转型已经时不待我。
不过,转型还会带来痛苦,也非一蹴而就,从内部结构、组织模式到管理模式都可能要发生变化。人员更迭、成本提升,短期内增长率下降、市场份额萎缩,或许都是转型需要付出的代价。因此,我们愿以最大的善意揣测,奥马电器产品质量风波正是企业转型出现的阵痛之一,是企业发生蜕变的副产品。然而市场的耐心是有限的,消费者的取舍更是感性的,在他们作出选择前,企业还请缩短阵痛的时间。这不仅牵涉消费者的利益,也决定企业的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