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显示产业格局将面临重大调整。”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副理事长、LED显示应用分会理事长关积珍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内将在骨干企业和上市企业的主导下进行资源配置、要素重组和市场调整。”
在LED整体产业链中,LED器件的龙头生产企业和显示产品的骨干生产企业,可能将重新界定上下游产业的分工,突出体现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关积珍表示,在LED显示应用产业中,产业内的企业群体将适当分类,逐步形成以关键控制系统技术研发为主的技术开发型企业、以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为主的产品制造型企业、以市场应用推广为主的技术服务型企业、以满足专业市场需求为主的专业应用型企业等。
LED观察
阳光总在风雨后
1962年,美国科学家尼克·何伦亚克发明了第一种可见光发光二极管(LED)。在LED迎来50周年华诞的2012年,何伦亚克认为,LED产业发展到今天,其技术和应用仍然处在快速发展的不成熟时期。从国家的“十二五”规划,到因政策补贴引发的投资热,再到资产过亿元的LED企业愿景光电子倒闭、雷士照明风波、佛山照明交易内幕等事件的发生,LED产业经历了不平静的2012年。
2012年是中国LED芯片产业最为艰苦的一年。产能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跌成为行业基调。GLII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底,国内量产MOCVD设备数量为909台,其中2012年新增的设备数量为106台,仅为2011年新增数量的1/5。同时,2012年新增机台多为过去几年签下的订单,现在已经基本到齐。
2010年和2011年,中国共引进了MOCVD设备680台。经过1年多时间,部分机台陆续投产。然而,无奈市场实际需求与预期相差甚远,大多数机台未能按时投产。国内的909台MOCVD,平均投产率不到六成,产能利用率仅三成。
数据显示,国内LED芯片企业以小规模为主,MOCVD数量在20台以下的企业占比达到75%。对于这些中小企业而言,资金紧缺是当前面临的最迫切问题。不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并不亚于大型企业,但无奈缺乏融资能力,此类企业将会是大企业并购的主要对象。而对于没有资金支持且技术实力有限的企业,则将彻底退出LED芯片行业。
预计2013年LED芯片市场需求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国内芯片产业将迎来大面积的并购和退出,因此,LED芯片产能过剩的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芯片企业的赢利能力也将得以提升。
企业直击
北方微电子 自主创新高端设备填补国内空白
作为国内首家将自主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应用于大生产线的本土装备制造企业,北方微电子于2012年4月完成的“大产能高亮度LED刻蚀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1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项目的产业化成果ELEDE 330 ICP刻蚀机凭借其优异的产品工艺性能受到LED用户的广泛好评,作为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端工艺设备,已获得了50%以上的国内市场份额,成为LED行业客户PSS工艺和GaN刻蚀工艺的主流首选设备。
北方微电子基于集成电路领域先进PVD技术的积累,还于2012年推出了iTops ITO sputter-透明电极溅射沉积设备,为芯片生产线提供高质量的ITO薄膜沉积工艺,提升LED芯片出光效率。与传统蒸镀工艺相比,北方微电子的磁控溅射设备可以将芯片的输出光效提升5%~10%,靶材的高利用率更可大幅降低生产中的材料消耗。
三安光电 新品提升新型光源技术水平
作为国内半导体照明领域龙头知名企业,2012年三安光电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基点,推出的9款新产品在产品性能、技术指标以及产品稳定性等方面均彰显了国内绝对领先的优势,尤其突出的新产品有:S-45EBMUP GaN基LED功率型蓝光芯片,光通量>45Lm,广泛应用于40英寸以上液晶背光及照明领域,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S-45FBFUP GaN基LED大功率蓝光芯片,封装后白光光效可达120lm/W,该性能指标远远高于国家路灯100lm/W的要求;S-42R6MUXGaAs高亮度LED红光芯片,波长660nm(@350mA),可使用于植物照明,以舒缓因全球气候剧变所带来的食物短缺。
三安光电推出的9款新产品不但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缩小我国LED新型光源产业与国外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差距,而且还有利于推动全社会节能降耗减排,带动LED产业链发展,促进我国LED产业综合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浪潮华光 坚持技术创新实现平稳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