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来说,如中石油正在建设的油气生产物联网系统,希望做到对井站库生产参数、输油管线、供水供电管网、油田道路、通信线路、现场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数据采集成功以后,如何传输是关键环节,而且遍布的油井意味着极为庞大的需求。还有高速公路上的监控系统,以往只涉及隧道,现在客户希望在整个高速公路铺建视频监控系统,密集的视频采集传输需求同样不容小觑。而采集到的信息如何快速、准确、安全的从底层传输到决策层,中间的通讯过程相当不易。
突破发展瓶颈,期待互联互通
狭义的工业自动化物联网是指在某个工厂或企业集团内部形成,从而实现更高效率的生产、管理和指令响应等。如果涉及到不同企业、行业、地域之间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之间互联的广义上的物联网,则需要用到公共社会资源的时候,需要依托政府管理和社会成员的支持与推动。
邦纳的李毅认为,实现物联网的普及发展面临五大发展困境。首先,物联网的普及发展需要社会资源的支持动员,更需要政府主导的干预与建设管理。其次是物联网的行业标准,即物联网执行的任务如信息采集、传输、处理、云计算、人机处理等需要一个基本的标准来衡量、确定其中的软硬件质量和性能,评估其应用和管理,从而最终能够保证物联网的可靠性、稳定性和高效率。第三,物联网是一个大体系,包涵有众多子网络体系和公共资源,如果全球互联还会涉及到不同国家间的不同标准,那么物联网将如何来协调规范?当前还没有一个这样的办法出台。第四,物联网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讲究基本规则(应用层面的规则问题),这个规则象法律一样要求涉足其中的每个子网系统都要遵循,而这个规则如何实现有效的柔性管理和执行,这也是一个发展中的瓶颈。最后,涉及到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物联网与互联网的技术有一脉相承之处,网络安全是互联网难以攻克的硬伤,这在物联网领域依然是硬伤,网络安全至今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技术或方法去保障,这一点严重滞缓了物联网的普及发展。
回到工业自动化,这已是一个完整的局域物联网体系。如何将工业与民用结合起来,使工业生产和终端用户能够实时相互了解供需要求,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实现最终的社会资源效率化,这是一个宏观物联网的概念,至于何时真正的实现,有待于以上五点困境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