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需创新
面对各地政府不断推出新能源购车细则,以及25个试点城市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内一些汽车企业分别推出相关产品并尝试商业模式创新。
据了解,比亚迪日前推出了以“零元购车”为理念的电动车推广计划,该计划通过金融方案来为电动车客户提供购车贷款。上汽集团也推出了使用纯电动汽车整车平台打造的荣威E50,在上海实际售价远低于其市场指导价。
但是,有专家表示,目前各企业的新能源车及商业模式也只能停留在公共服务领域及集团采购方面,这种模式拥有基础设施集中投放的优势,由于达不到传统燃油车的经济与便捷,新能源汽车要实现真正私人购买尚有距离。
据记者了解,奇瑞有一款电动车补贴之后价格只有8万多元,国家电网还安排配套设施,买车后为消费者在家里或者停车场安装充电桩,但即便如此,消费者仍不愿意买账。北京准备买车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即使优惠政策出台,仍不打算买,因为如何充电、能源成本、使用方便与否都是未知数。”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电动汽车研究室主任陈全世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新能源汽车在私人市场销量一直不上量的重要原因是,大多数汽车企业并没有搞清楚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
“车企没有搞清楚制造车是卖给谁的,汽车企业往往按照国家要求做出几辆车,难有市场。”陈全世称,新能源汽车真正的商业化模式并没有形成,把市场需要以及技术可能性结合起来的新能源汽车,才有销量。
一系列推广鼓励政策,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将会起到催化剂般的推动作用。然而,新能源汽车发展不会一蹴而就,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需要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