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和挑战并存
国家已确定在半导体照明等领域试行综合标准化工作模式,逐步打破行业划分、条块分割。
规范名词术语是产业应对技术贸易壁垒的必要前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制造”的产品更多地出现在欧美、亚洲等各国市场,同时我们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目标努力推进。不过我们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游戏规则发生改变,关税壁垒被取消,发达国家率先发起技术性贸易壁垒。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也受到这些方面的制约和影响,引起产业不小轰动的“337调查”就是明显一例。随着国内产业规模和市场的急剧扩大,这样的危机将不可避免地伴随左右。为了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积极应对过程中,企业不仅要依靠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的通力支持,还需要产业整体步调统一,适时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发出有份量的声音,这些都有赖于以产业的一系列标准作为前提。
在半导体照明产业应对技术贸易壁垒所要统筹考虑的一系列标准中,名词术语的规范和统一是基础性工作。因此,制订和实施半导体照明产业的通用术语标准是当前产业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不失时机地进行产业通用名词术语规范的良好机遇。
规范名词术语是实现海外贸易和地区对话的重要保障。LED照明产品的应用目前已有部分面向海外市场,随着国内产业产品性能的提高、产业规模的扩大以及产品成本的降低,产品销往海外的品种和产量在不断增加。半导体照明产业在大陆地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在快速向海外市场拓展。“采标”工作是半导体照明领域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的重要议题。此外,有关专有设备、材料、器件、灯具等方面的交流合作逐渐增多,特别是近年来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交往越发频繁,台湾业界人士越来越多地涌入大陆相关领域从业。两岸之间的名词术语存在很大差异,严重影响了海峡两岸在技术交流和标准方面的对话。在海峡两岸名词术语对照方面,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了一些合作交流,词汇术语对照表的推出已有了很好的基础。
合作交流领域的扩大导致大量的术语词汇有待进一步跟踪整理,通用术语标准的制订旨在在半导体照明体系之上建立名词术语的规范依据,为实现海外贸易和地区对话提供了重要保障。
规范名词术语是半导体照明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半导体照明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伴随着新工艺的不断引入,市场变化也不断催生新技术,必然带来不少新观点新概念,也不可避免地涌现出大量新术语和约定俗成的惯用词汇。由于产业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导致其中有些词汇面临不同的理解,难免会产业不同程度的误解和歧义。这也是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的意义所在。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加强标准研究,在半导体照明领域深入开展标准战略、标准体系、国际标准对标和转化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提到国家层面,正在进行重点部署。目前,国家已确定在半导体照明等领域试行综合标准化工作模式,逐步打破行业划分、条块分割,发挥标准的整体作用。特别强调要建立和完善与产业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技术标准体系。在标准体系建设上,做好顶层设计尤为重要,这其中,名词术语的规范和统一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换言之,产业通用术语标准的编制是半导体照明标准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它将极大地提高各种标准的通用性,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