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尽管势头良好,但我们认为,即使中国政府给予充分的支持,汽车动力系统从内燃机向电动化的转型仍将远比预期的更为艰难。
电动车的各利益相关方现在面对着各种困难。首先,它们需要制定自身的战略,还要在十分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大量投资。同时,将来的行业标准尚不得而知,而且很可能会针对性的满足特定国有企业的需要。另外,充电设施的发展重点与目前主导公路交通燃料供应的石油企业大相径庭-此类投资大概只会来自没有汽车背景的地方政府或能源企业。
电动车企业需要明确了解可能出现的各种情景,并根据形势变化进行适时调整。另外,它们还应慎重考虑哪些投资需要立刻进行,哪些投资需要暂缓;是单独发展还是另寻合作伙伴。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未来发展将涉及传统汽车业内外各类企业之间的协作。企业之间需要共享能力、并共同分担投资需要与风险。国有企业和政府支持的研究机构对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标准制定以及试验项目测试将维持重要的地位。不过,随着企业越来越清楚需要什么技术与服务伙伴来建立可行的运营模式,民营企业的合作将成为新商业模式的最重要来源。
中国的金融系统受全球波动的影响较小,GDP增长又主要来自固定投资,因此中国经济的抗跌性较强。由此看来,政府将继续在发展新能源车及相关的基础设施上大力投入(中国最大的电力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宣布了国家充电网络的建设方案,计划到2016年建成2,350座充电站、220,000个充电桩)。
不过,由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的需求依然强劲,中国电动车的发展之路将会十分曲折。出租车、公交车和配送企业的商用车可能成为电动车的首批用户。政府企业既是采购方又是推广方,因此尤为关键。中国市场的需求可望在未来大幅增长-在新体系的建立完成后,电动车行业的规模便有望迅速扩大。
目前看来,企业若想在21世纪全球汽车行业取得领先地位,就需要把精力重点投入到如何和跨国企业、公用事业企业、研究机构与政府建立合作关系之上,从而共同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汽车革命。
作者介绍:
朱利安(JohnJullens)先生是博斯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汽车行业的负责人之一。他重点关注需求方面的转型,为众多北美、欧洲和亚洲的B2C及B2B企业提供收入增长战略、品牌管理、客户维系以及零售渠道效率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徐沪初先生是博斯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汽车行业的负责人之一。他拥有十年以上的管理咨询经验,长期致力于为汽车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国际及国内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客户包括大型汽车集团、合资企业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等。
罗威(BillRusso)先生是博斯公司高级专家,常驻北京。他拥有20年以上的汽车行业经验,曾任克莱斯勒公司东北亚区的副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