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互联网对知识的积累的运用仅仅停留在最低层面的翻译。比如谷歌的Picasa,他的人脸识别基本能在一个人的照片存满100张以上开始自动识别该人的照片。这就是基于知识,基于照片的系统学习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谷歌要扫街景,苹果和谷歌都要做地图,有了街景数据作为支撑,以汽车作为一个输入口。将改变汽车的驾驶,个性化定制、销售、旅行,对整个产业和生活都带来变化。比如由于网络大量积累的知识,汽车主动安全依靠车的传感器数据联网,当一个弯道每一辆车经过的时候就会被学习一遍,通过传感器知道这样驾驶过这个弯道是安全,还是不安全,并把最安全的驾驶模式找出来。因为有了街景地图的资源,谷歌能够让无人驾驶成为可能。
对于这样的思路,传统汽车企业是应该不屑还是觉得震撼呢?
互联网思维下的“利益共同体”
“当生命周期成熟以后是走向差异化还是同质化,决定了这个曲线能走多久。”有业内人士分析。对比5年前的手机市场,当大家还在说“山寨创新”的时候,原有手机的产品生命周期已经低于3个月,从生产制造到铺货清库存。手机的核心完全相同,不同产品仅仅是换壳比赛,门槛很低,竞争激烈,完全靠价格战竞争,同质化非常严重,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手机市场,当年美国手机厂商现金流每年的毛利不到10%。
“当一个产业的产品周期越来越短,资金库存越来越大,这个产业快完蛋了。”业内专家分析。
汽车行业相对于手机产业,其自身利益捆绑的太紧,很多汽车集团都是国有或者是大财团背景,供应链、销售链都是自己做,因此任何一个小的改变都让自己蒙受损失,行业内变革变得异常痛苦。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车联网做了10年却仍然无法大步前进,汽车生产者、消费者、服务提供商没有一家获利,而很多汽车企业却仍想要去学习通用汽车的安吉星和丰田G-book这样2G网络的产物。因为此前的车联网都在一个封闭的体系内思考,而未来汽车平台将越来越开放。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价值实现方式和产品时代有一定的差别,对整体环境的作用,考虑商业模式和价值的时候,所谓产品时代企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或者公共利益是互斥的,因为企业都是逐利的,而物权交易是独占性交易,每个人的利益和需求一定是独占性,你多用一滴水,水的资源就少了一滴。但是互联网时代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企业利益的大小来自于福利大众的大小。
比如谷歌的各种免费服务才能拥有基础的用户,互联网经济反映在行为学上是,“群体性行为”,有共同的潜在需求,比如安全和健康。
不管是道路交通安全,还是网络信息安全,只有所有人安全,安全的可控性才更高。只有所有人健康,没有传染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健康人类才能更加健康。保险公司运用车辆联网技术跟踪分析控制,才能个性化定制保费,让安全驾驶的人少交保费,让车辆分析危险路段该有的安全驾驶方法,这样安全风险系数会更高。这样能够大幅度提高交通安全,不需要警察在路上查岗。
对于传统的汽车业内人士而言,“汽车,非汽车”也许今天看起来是耸人听闻,但是改变一个产业的力量常常在产业以外,这是在无数行业已经被证明的公理。整个汽车行业的一场大变革,其实已经不遥远了。